来论|发展晶片产业 人才不可或缺

2022-09-04 00:00

中央政府大力推动创科发展,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亦指非常重视香港的创科发展,矢言会身体力行支持创科,正如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所说,感觉李家超「天天在参加创科活动」。然而,打开报章,依旧是市民领取消费券时问题多多,如个人资料被盗用,消费券款额转至骗徒的八达通,或经Tap &Go领取消费券后无法使用增值功能等;安心出行则没有「转码」或转蓝码后未能进入处所。作为业界人士,不禁汗颜,当局连现有科技尚且未能善用,又如何谈得上推动创新科技?
美国总统拜登于八月九日正式签署《晶片和科技法案》,鼓励晶片业界回到美国本土制造,并禁止业界投资中国二十八纳米以下的制程技术。中国是世界第一晶片产品消费大国,而且非常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二一年中国进口了四千亿美元的晶片,约为全球的三分之二。半导体调研机构IC Insights的资料亦显示,二一年中国制造的半导体价值为三百一十二亿美元,整个中国的晶片消费市场为一千八百六十五亿美元,自给率仅百分之十六点七。由此可见,《晶片法案》无可避免会为中国带来影响,包括面对高端晶片供应量减少,依靠先进晶片生产的行业,如电动汽车、手机等电子企业,亦会因缺乏先进晶片而减产,冲击盈利。当务之急是研发晶片,减低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把握法案机遇 友善入境
中国早已察觉到晶片这类「卡脖子」技术会影响国家发展,「十四五」规划表明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类脑计算、神经晶片等前沿性技术,亦肯定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十四五」中肩负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香港,应该把握《晶片法案》带来的机遇,提升晶片设计水平,助力国家解决晶片供应问题。
提起创科,身边总有人说香港创科起步迟、投放资源不足云云。香港早于一九九八年便设立「创新科技委员会」,更邀得已故田长霖教授担任主席,先后提交了两份报告,促成五十亿元的创新及科技基金及科学园的落成,为香港的创科发展勾画出蓝图,不可谓不早。资金方面,上届特区政府数年间投资超过一千五百亿元推动创科,成立了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受惠于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将整合为新田科技城,连同流浮山可提供约二百四十公顷与创科相关的土地。既然香港不乏蓝图、资金和土地,要突破创科发展的樽颈位,关键在于政府提供的政策和措施。
最近李家超在公开场合表示,香港要着力发展创科,要向全球「抢」人才。全球的创科人才争夺战数年前已展开,美国、澳洲、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通过友善入境政策吸引创科人才,例如降低工作签证和永久居留权的门槛;以色列为初创提供所需资金高达八成五的资助;深圳则提供高额的专项资助和住房补贴吸引顶尖人才落户。反观香港租金高昂、创科资助审批门槛高,近年因应新冠肺炎疫情而提高的入境和防疫要求,更令海外人才却步。
增实习经费 成果商品化
本地人才方面,特区政府在一五年的《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STEM教育,其中一个目的是应对经济、科技等发展。推行六年以来,STEM充其量只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年轻人看不到投身创科的前景,从早前中学文凭试放榜,状元们大多报读医科即可见一斑。参考外国例子,学生在美国的大学修毕与科学相关的学科后,会到科技公司实习并从事科研的工作;印度则不断增加研究经费,将科研人员的成果商品化,香港如果能做到这些,会不会扭转年轻精英重医科、轻创科的观念?
环顾国内外,一河之隔的深圳,不仅拥有完善的创科硬件制造链、专业的研发团队及企业资源,在知识产权及融资等政策亦逐渐跟香港看齐,区内更汇集腾讯、华为等多间蜚声国际的科技巨企。国外有三藩市湾区,以苹果、谷歌、Meta科网巨头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迅猛发展,并孕育出数以千计的初创公司。香港要建设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不可错失发展晶片产业,同时配合具竞争力的措施「抢」人才。
伍于祺 博士工程师
香港互联网协会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