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重組「環境及生態局」 抓緊變革契機

2022-09-02 00:00

政府新班子近日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計畫」,雷厲風行。改善市容固然刻不容緩,但造成市容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環境政策與部門權責不清的問題,又該如何改變?

過往「食物環境衞生署」和「環境保護署」分別由「食物及衞生局」和「環境局」管轄。同樣是「環境」事務,卻由兩個不同部門負責,市民遇上違例棄置垃圾、衞生黑點等問題,難以判斷責任誰屬,後續處理亦容易變得你推我讓,甚至不了了之。改組後的「環境及生態局」同時管轄食環署和環保署等共五個部門,部門間的協作應大有改善。
改革垃圾站 加強回收功能

但除了處理投訴,重組應該發揮更大的改革作用。其中一個於民間醞釀多年的想法,是推動「垃圾站改革」。全港市區及鄉郊地區合計有逾一千個垃圾收集站,不少鄰近民居或位處鬧市,然而往往因衞生環境欠佳,令人避而遠之。

目前,食環署只利用垃圾站處理垃圾,未有充分發揮收集回收的功能。以筆者每天經過的登打士街垃圾站為例,附近人煙稠密,食肆、商戶、住宅林立,可謂位處黃金地段,如此便捷的地點,相信一定可吸引市民使用,回收量或可媲美現時的「綠在區區」。此外,垃圾站亦可考慮成為廚餘收集中心,填補現時社區廚餘回收設施的不足,加上垃圾站本身已有處理垃圾配套,更可同時解決衞生和運輸兩大回收廚餘挑戰。香港每日產生逾三千噸廚餘,垃圾徵費即將實行,方便免費的廚餘收集點,更可為一般家庭和飲食業節省一大筆支出。

要達至上述改革,首要改善垃圾站環境,令「厭惡性設施」升格為「社區友善設施」,再配合一系列宣傳教育,改變市民對垃圾站的固有形象,令市民樂於使用變革後的垃圾站。對清潔工友來說,提升垃圾站環境和設備,亦為他們提供友善的工作環境,一舉多得。

除了硬件,各項政策的配合亦大有改善空間,對待拾荒者政策正是其中一項。拾荒者於社區收集各種的回收物,以收集發泡膠箱為例:他們會從街市商販收集發泡膠箱,儲存一定數量後賣予收集商,最後運回內地重用,發泡膠箱得以重複再用,減少浪費(先不討論內地因疫情而停收發泡膠箱帶來的其他問題)。然而,香港街市十分擠逼,發泡膠箱體積又大、數量又多,拾荒者在收集和存放過程中,難免因阻礙通道而與居民和商戶產生摩擦。一旦有關部門接到投訴,拾荒者便會被票控。
設臨時存放處 便利拾荒者

其實,不但是發泡膠箱,拾荒者一直是回收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商販依賴他們處理廢物;回收商依賴他們才可收集足夠的回收物;社區亦依賴他們才可回收大量有用資源。香港回收業固然需要向「高增值、高科技」方向走,但無論如何發展,拾荒者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便需整合前綫廢物收集和回收分類流程,建立多贏的操作方案。

民間曾提出的其中一個方案,是於社區內設立臨時存放處,讓拾荒者可合法地短暫存放回收物,避免因阻街而遭票控或手推車等謀生工具被充公,同時可減少拾荒者收集和存放回收物時對居民的滋擾。

政府改組是一個重要契機,為過往的權責不清或政出多門的問題帶來轉機。我們期望新一屆官員敢於求變,為香港廢物政策刻畫出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余健綱
綠色力量環境事務經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