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淦堃︰司法機構本地化鼓舞
2022-06-2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逾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終結後,轉眼間已回歸祖國二十五載。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資深大律師(Victor Dawes)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司法機構在這二十五年來的本地化發展值得令人鼓舞,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境亦為法律服務行業製造眾多機遇,惟反修例風波對香港衝擊巨大,令年輕人對香港的法治及將來變得悲觀。但杜淦堃樂觀地認為「有危自有機」,希望即使香港人面對不同大小的挑戰,仍可以繼續包容不同聲音,尊重法治及支持理性討論法律議題,以保障不同持份者的基本權利。
香港兩文三語水平優越, 依靠地理及一國兩制的獨特情況,成功把中西制度融會貫通,多年來一直被確立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香港的案例被世界各地的不同法庭援引。杜淦堃認為公眾不應該每逢不滿判決便直斥審訊不公平,更武斷地到法院縱火或攻擊法官及司法制度。任何人如相信法治及民主制度,更加不應該破壞法治,廣大市民應該給予時間及善意批評,支持司法機構作出改善。
大部分審訊廣東話作供
雖然司法界本地化的發展值得令人鼓舞,但杜淦堃認為司法機構不應一面倒只聘用本地雙語法官,又或「一刀切」去除所有洋人法官,杜舉例指,現任上訴法庭副庭長麥機智及上訴法庭法官薛偉成均為 「好打得」的前檢控人員,二十五年來對香港的司法發展貢獻良多。而香港身為在中國運行《普通法》的國際城市,並非只是審理本地案件,亦需處理不少國際商業糾紛,故應該保持「國際性」,繼續在各級法庭委派海外法官。香港終審法院法官更是普通法國家法官界的「表表者」,杜認為假如有一日香港終審法院只剩下本地法官,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應該鼓勵外國「高手」來協助香港憲制發展,故絕對歡迎海外非常任法官來港服務,以維持香港獨有的非常任法官制度 。
大是大非議題續發聲
杜淦堃表示,普通法厲害的地方是因時制宜的靈活性,而香港二十五年來的法律發展隨着政治、經濟、民生情況而改變,大致上與社會「跟得好貼」,唯一不變的正是大律師之間密切的人際關係。香港大律師數目由回歸時只有數百名,直至現時已增至逾一千六百名。但大律師公會多次被指過分政治化,杜解釋大律師公會作為專業團體需從法治角度出發,不能參與政治,「好多時(政治)都唔關我哋事」,但不少公會前主席離任後投身政治,才會無可避免地令人認為公會變得政治化。新手上任主席僅五個月的杜亦希望大律師公會可以繼續一如以往,在大是大非及法律議題上,幫助香港人發聲。
「風波及挑戰一定有,但我們唯有迎難而上」,杜展望香港未來二十五年的發展,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會歡迎二〇四七年後繼續堅持一國兩制,「如果依五十年(一國兩制)行得好,好的事就不應該轉變」,當一國兩制持之有效及運行良好,從而協助中國發展,對香港及中國均有好處,他看不到為何香港不可以繼續運行一國兩制。杜淦堃期望市民用多些時間了解法治及法院運作,多加留意法治議題及法庭新聞,對香港作為堅守法治的社會必有好處。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