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新設文體旅局 多諮詢業界免閉門造車

2022-06-23 00:00

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絕對是為香港文化事業打下一支強心針。社會各界對於新設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抱有很大期望,不少業內人士向筆者反映期望新政策局能為他們帶來新希望。

首先,筆者期望政府為文體旅局制訂相關工作範疇時,千萬不要「閉門造車」,應主動向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以及旅遊業界等各持分者,了解香港文化藝術方面等的獨有優勢,並加以大力發展及推動。
為表演場所停運做好應急計畫

在第五波疫情下,政府於年初關閉表演場地及體育場所等十多類表列處所,大部分業界人士「手停口停」,針對這情況,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吸取今次經驗,預先制訂應急計畫,讓業界能夠預先準備,包括可以提供資助配套及推廣等,讓從業員可以在內地及海外著名的綫上平台作網上表演。

事實上,香港要發展創意產業,除了硬件以外,軟件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人才培育十分重要,政府應該更努力從小培養年輕人對中外文化藝術的興趣,筆者聽到有業界人士反映香港發展藝術條件未如理想,而且難以向上流,以致較難吸引青年人入行發展。筆者認為,政府應該更加積極與內地對接,例如在大灣區城市設立一站式聯絡辦公室,為業界排難解憂,並協助業界「拆牆鬆綁」以進入內地發展,並打入全國市場。

例如近年內地的動畫、漫畫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蓬勃,惟他們的作品很多時候比較符合內地觀眾口味。香港年輕的人才有着出色的軟實力,過往亦曾有不少香港年輕創作者成功走到國際舞台,例如史力加之父許誠毅等,他們創作的作品亦得到國際認同,這證明香港年輕人的時尚創作概念是有能力走到國際舞台。故此,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可向內地製作公司推介本港人才,結合多方優勢以取得協同效應,讓內地的作品變得更國際化。

筆者也認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應該與重組後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以及教育局等製造協同效應,提供完善的軟硬件配套及資助予中小學,舉辦文化交流團及藝術興趣班等,並加大資助民間藝術團體,包括視覺藝術及各種舞蹈,例如街舞及芭蕾舞等表演,並協助他們開拓內地市場。特區政府更應該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商討更多合作機遇,以增強兩地人民文化交流,包括推出更多博物館及佛寺廟宇導賞團等,以體現中華文化特色,及學習中國歷史等。
追上數碼媒體發展潮流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提出要「以結果為目標」,政府應該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轄下增加人手及資源,以作出配合,而為了確保分工清晰,政府應設立「體、演、文、出」署,加強相關執行力,並統籌及落實不同範疇的政策。政府亦該為政府工作訂立「關鍵績效指標」(即KPI),筆者認為,在文化藝術範疇上,同樣可以透過KPI衡量政府工作表現,例如不同表演的入座率、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等,都是可見的指標用作量度文化藝術表現。

由於政府過往冷待文化及藝術發展,香港曾被標籤為「文化沙漠」,因此,筆者希望政府能夠追落後,追上現時社交及數碼媒體的高速發展,保障文化創意產業,並在充分諮詢業界下,完善「知識產權法」及制訂一套文化法,保障香港本土文化創作,同時吸引本地人才入行並向上流動,長遠才可以做到百花齊放,真正配合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李鎮強
自由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