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新系統 遙距監察建築組件質量

2022-06-07 00:00

呂偉生(中)表示,區塊鏈技術可妥善保存數據,保障檢測資料不被刪改。旁為譚景良(左)。
呂偉生(中)表示,區塊鏈技術可妥善保存數據,保障檢測資料不被刪改。旁為譚景良(左)。

新冠疫情影響內地建築物料來港,本港亦難調派人手到內地監察質素。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研發新系統「電子化質量檢測2.0」,協助本地建築承辦商,遙距監察建築組件生產和運輸過程。新系統已應用於「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的港大黃竹坑宿舍,通過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確保建築組件質素合乎要求,並減省監察人手。

建築界以往利用電子化質量檢測系統,檢測建築部件質量,廠房上載檢測照片和報告,雖有助減輕書面作業,但檢測結果與數據有被刪改的風險,承建商仍要派員到內地驗收,確保建築部件質量。

港大建築學院研發的新系統,以區塊鏈技術確保上傳資料不會被刪改,同時以星定位等技術,確保組件運送過程無誤,承建商和顧問公司因此省卻跨境檢測的大量人手。
區塊鏈技術 防資料被刪改

通過新系統,每個建築模塊會被編配獨一無二的二維碼,使用者在檢測模塊前,須預先掃碼,確保檢測資料不被調亂。港大建築學院副院長(研究)呂偉生稱,為免相片和影片被修改,拍攝後須實時上傳至系統,廠房亦可將檢測報告一併上傳。由於檢測資料、驗收的簽名記錄等檢測信息,均會上傳至區塊鏈,「系統不存在會丟失記錄的問題,資料亦不會被刪除或修改。」

建築模塊運輸時,通過呂偉生研發的追蹤儀器「i-Core」,以全球衞星定位系統與北斗星導航系統,實時追蹤模塊位置,並監察模塊在運輸期間的震動、儲存溫度和濕度等數據。

港大黃竹坑宿舍是首個應用「電子化質量檢測2.0」,並採用組裝合成技術建造的建築。物業處主任譚景良指,在運用新技術及系統下,料建造成本可降低約百分之七至八。呂偉生指,日後i-Core會結合安裝於廠房內不同工作間的「智能地址牌」使用,偵測建築模塊的生產位置,確保模塊由指定部門生產,而同樣以組裝合成技術建造的港大西苑宿舍,亦以新系統監察建築模塊的生產過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