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全港學校逐步恢復面授 「抗逆」聯盟支援情緒健康

2022-04-19 00:00

多個輔導機構組成的「賽馬會校.社抗逆聯盟」,整合資源為學校提供復課後的心理健康支援活動。
多個輔導機構組成的「賽馬會校.社抗逆聯盟」,整合資源為學校提供復課後的心理健康支援活動。

(星島日報報道)因應新冠疫情的「提前放暑假」結束,全港學校今日起逐步恢復面授課堂,學生重拾學習生活,情緒支援備受關注。輔導教師協會夥拍多個機構,組成「賽馬會校.社抗逆聯盟」,為學校提供師生及家長的情緒支援服務,包括正向管教體驗、朋輩情緒守門人訓練、靜觀體驗等。身兼中學校長的主席何玉芬指,社會在疫下積聚負面情緒,部分學生的情緒問題已達臨界點,期望聯盟整合資源,能令心理健康支援活動,惠及更多學校。
「賽馬會校.社抗逆聯盟」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的四項情緒支援計畫,包括輔導教師協會的「幸福校園實踐計畫」、香港明愛的「Open噏」、新生精神康復會的「校園靜觀計畫」,與跨機構的「平行心間計畫」組成,成為全港過渡性的學校社區在綫支援網絡。計畫為期一年半,涵蓋身心靈健康活動、守門人訓練等,費用全免,並盡量配合學校日程。
學生情緒達臨界點

參與聯盟的輔導教師協會,身兼中學校長的主席何玉芬指,第五波疫情下,學生未能回校參與面授課堂,加上假期調動,難免令學生憂慮學業成績和人際關係發展,「在疫情變得嚴峻的時候,情緒支援的需要,難免會增加。」

去年九月開學先後有多宗學生自殺案件,她坦言,過去數年的社會事件,加上持續的疫情,社會積聚負面情緒,部分學生情緒問題已達臨界點,但為學校提供情緒支援的機構礙於資源所限,未能全面支援,故聯盟期望化零為整,為更多學校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活動。

聯盟活動不僅以學生為對象,部分亦專為家長、教師或社工而設。何玉芬解釋,學生難免受到身邊成年人所影響,而且「家長和教師也是人,不會因為他們是成人,就沒有情緒健康問題」,聯盟安排「精神健康與自我照顧」等課程,照顧家長或社工的心理需要,以更全面支援校園情緒健康;另外,亦有預防性質的「朋輩情緒守門人訓練」、個案轉介支援服務等,協助已出現情緒問題的學生。
逾50校有意參加

各校校情不同,學校在情緒支援各有需要,何玉芬指,聯盟讓學校如「剔點心」般,選擇合適課程和活動,有別於以往同類服務有固定的活動和對象,「有學校希望先支援學生,部分則先照顧教師和家長的情緒。」同時,舉辦時間亦為學校留有彈性,「有些學校可能有逼切需要,放完『特別假期』便可以舉行,有些可能今個學年結束前,都未必有時間,也可留待下學年舉行。」

聯盟自上月底接受學校報名,更主動向中小學發信,了解學校的參與意願。何玉芬指,當時已有五十所學校有意參加,笑言參與學校愈多愈好,但民間資源始終有限制,最多只能滿足三百所學校申請,「若有一千所學校想參加的話,我們也照顧不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