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如何增加香港土地供應

2021-07-22 00:00

香港特區擁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總土地面積,但已建設的土地就只有約四分之一,曾淵滄博士曾將香港和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面積土地的新加坡作比較,香港人口擁有七百多萬,而新加坡的人口亦已超過六百萬,曾博士指出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能比香港大一倍之重要元素是相同面積的一塊地,是可以選擇去興建三層高的小房子,或決定去興建三、四十層高的大廈,所以香港並不是沒有足夠的土地,相反香港只是因為過往有很多土地沒被善用而作繭自縛!

回歸後,特區政府曾有段頗長的時期停建和停售了居屋,更沒有再推出任何完善土地的政策。直至社會對房屋需求大增,市民亦開始抱怨不同的住屋問題,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劏房租金平均呎價比豪宅昂貴,青年人置業困難,政府才急就章開始復建居屋,亦匆匆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土地供應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

興建更多的房屋,以解決市民住屋問題是特區政府重中之重的應有之義,因此,政府該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徵收祖堂地、放寬丁屋的高度限制、發展棕地群、提供港人港地和採用一地多用的發展模式等,以增加土地供應且更能善用土地。事實上,房屋需求殷切,供應量不足才是主因,新發展區由初步研究評估到房屋落成遷入所花的時間,往往需要十五至二十年,以至香港房屋供應嚴重滯後,有見及此,筆者期盼政府能加強督促於一八年成立的「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之工作進度,並加大小組的工作權責和範圍,以檢視現時的發展程序有否可更壓縮的空間,縮短發展所需的時間,急市民所急,加快增加由「生地」變成「熟地」等的過程,並採用基建先行的政策,以免新發展區的居民日後成為「開荒牛」。

雖然特區政府擁有《收回土地條例》這把尚方寶劍,但引用此條例所要收回的土地,涉及的程序繁複,甚至有可能衍生法律訴訟,拖慢發展進度,亦有機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變成全人皆輸的局面。故此,為了顧及成本效益,筆者認為填海造地會有較大的優勢,由於填海造地乃全新土地,因此在設計規劃上能具最大的彈性,既不受限於現有的其他建設,亦可增建更多配套以滿足香港長遠發展需求。此外今天的香港樓價居高不下,除因房屋土地供不應求外,香港的建築成本高昂也是原因之一,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的建築成本在全球一百個大城市中排名第三位,僅次倫敦和紐約,所以倘若政府能夠控制和穩定建築成本,並大膽地仿效新加坡般輸入適量的海外勞工來興建房屋,特別是政府房屋的話,香港樓價自然就能夠有所下調。

李鎮強

自由黨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