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陸志聰35年「拆彈」無數 寄語醫護勿忘初心

2021-06-15 00:00

陸志聰上任多年常掛「溝通」在口邊,貼地性格令其深受同事愛戴。
陸志聰上任多年常掛「溝通」在口邊,貼地性格令其深受同事愛戴。

(星島日報報道)「三十幾年都做同一份工,當然很多滿足感很多體會。」港島東聯網總監陸志聰投身杏林三十五年,誤打誤撞踏上行政之路,曾任三個聯網的掌舵人。前線醫護常批評管理層「離地」,陸志聰卻是「異類」,上任多年常掛「溝通」在口邊,貼地性格令其深受同事愛戴。由沙士走到新冠疫症,處理過棘手疫情、應對過院內發生醫療事故,「拆彈」工作不斷。下月離開熟悉的醫管局,身為管理層,他認為應多聽各方意見,做事保持透明度,才能以理服人。他又寄語前線醫護,「最緊要不要忘記初心,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醫管局成立三十載,亦是陸志聰投身行政工作三十年,歷任總部、九龍西、九龍東、港島西及港島東聯網,他說各崗位都有不同得着。他憶述〇三年沙士,他由總部轉到廣華醫院工作,當時廣華接收第一名沙士病人,為減低傳播風險,他即時下令將所有出入口關閉,只留一個出入,惹來很多不滿,「上至同事,下至區議員及華仁神父都有意見。」他因而上了人生一課,不能只顧改革而忽略他人感受。及後他又在醫院掛起橫額叫市民小心疫情,內部遇上很大阻力,「會認為我太緊張,政府、醫管局總部都無話做。」他反思在危機處理是否要先行一兩步,「行前就要付出代價,去到事後你才會知這一兩步是對或錯。」

「沙士」令陸志聰體會到關心不同人士意見的重要,因此他調任至港島西聯網總監時,亦較易與同事磨合。陸志聰笑言,自己在中大出身,而瑪麗醫院是港大的教學醫院,當時要推行新措施,一般與部門主管交代即可,但在瑪麗醫院,他須再與主管下的團隊溝通才可成事,「因為太多叻的醫生,你需要在言行上說服他們,才會認同你的措施。」

瑪麗醫院曾經發生多宗醫療事件,包括港大前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吳國際在進行換肝手術期間突然離開,傳媒廣泛報道,陸志聰亦親自「撲火」解釋,他直言透明度十分重要,既保護好同事、病人及家屬感受,亦要立即向醫院內的同事交代,「愈主動別人會覺得你愈有誠意,不要讓一件錯事變成一個災難。」

臨別秋波,陸志聰直言沒想到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症,至今未見終點。他指,疫情發生在社會事件後,可說是雙重打擊。如今要用不同方法通知同事重要資訊,他亦會留意醫管局員工陣線及HA Secrets等專頁,亦親自到醫院接觸同事了解想法。他坦言,即使醫護間有藍黃之分,但在工作上大家都很盡責,「同事都相當專業,不會因政見而影響工作。」

擔任港島東聯網總監短短四年,他歎道疫情及社會事件影響,在人才培訓及「急同事、病人所急」方面做得比預期少。面對政治、科技急速發展的大時代來臨,他認為本港醫療制度一定面臨改變,作為管理層,只能按其理想及視野直接應對,又寄語醫護勿忘初心。陸志聰七月將退下火線,離開醫管局後,暫未有打算,相信會繼續工作,現時亦有私人市場向他招手,「但就未必會擔任問責官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