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善用資訊科技 建無障礙智慧城市
2021-04-11 00:00復活節五天假期中,很多市民都與家人和朋友外出歡度節日,小朋友當然特別開心,筆者也不例外,應朋友邀請參加了一個別開生面、非傳統的「彩蛋暗裏尋」活動。活動是由一家社企(「黑暗中對話」)舉辦,讓參與者在黑暗中尋找復活蛋,目的是讓他們體驗失明人士的日常生活模式,極具教育意義。
特別令筆者注意的,是活動背後採用了不少資訊科技。失明人士對聲音特別敏感,可以憑聲音洞悉四周環境,從而判斷其所在之地,以及如何反應。密室內設置了不同的模擬場景,每一景點都有不同聲音,例如公園內有雀鳥、遊人等聲音。這些模擬聲音透過三維度(3D)音響設備,很清晰地輸送到全黑密室中每個參與者的耳中。除此之外,設計師更加入了一個維度的訊息,利用「物聯網」(IoT )的技術,如自動操控花灑,以創造第四維的感覺,讓參加者了解到周圍出現的事與物,例如在大浪旁邊水花濺灑到參加者身上,使他們的感受如同親歷其境。
再者,在模擬觸覺方面,設計師利用一般用作編製凸字盲文的立體凸圖熱力打印機技術,來製造復活蛋,讓參與者在黑暗中可以很容易辨別,增加尋找彩蛋的滿足感。
隨着全球電腦和資訊科技急劇發展,「數碼鴻溝」問題變得愈來愈嚴重,當中失明及低視力人士的科技障礙,更是首當其衝。據了解,今天全球約有四千多萬失明人士及兩億多視障人士,因此,研發失明和低視力人士的支援科技,是不少國際跨國科技企業所十分關注的議題。有見及此,筆者建議除了上述活動中提及的資訊科技之外,「黑暗中對話」團體未來可以加入更多先進技術,進一步豐富大眾對視障的了解及體驗,也可將之推廣至全社會,助視障者克服障礙。例如:
一、「人工智能視覺」(Seeing in AI)應用程式。低視力人士只要把手機鏡頭對着物件,程式便可以透過語音向他描述情景;
二、聲音景觀(Soundscape) 系統。利用用戶所在地的環境信息,製造「語音地圖」(Audio Map),為用戶導航;
三、「凸字觸摸屏幕」(Braille Touch Screen)。讓低視力人士可直接在電腦上閱讀;
三、低視力人士透過「人工智能眼鏡」可以識別面前的物件,包括利用人臉辨識技術識別出現在眼前的人士;
五、室內場地(如商場)利用iBeacon通訊技術以分布式建設大規模的「物聯網」,提供「導盲」服務。
宏觀而言,「智慧城市」建設全球大行其道,目的是善用創新及科技去整合城市的設施和服務,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從而優化城市管理,以及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質。香港政府亦於二○二○年十二月十日公布《香港智慧城巿藍圖2.0》,在藍圖的規劃之下,筆者希望未來的香港智慧城市,能夠達至廣泛數碼多元化和包容性,創造一個無障礙的生活環境,好好照顧香港約十八萬的視障人士及其他弱勢社羣。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黃錦輝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