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葉國謙指選委會組別 佔立會30席較合適

2021-03-1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全國人大作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認為立法會新增的「第三板塊」選委會,應與功能組別及地區直選同為三十席,認為市民會較容易接受。他指出,選委會「產生」立法會議員的方法未清晰,認為可以開放給非選委人士參選。葉國謙提倡地區直選保留比例代表制,控制每區四至五席,按人口比例劃區,他指若改用雙議席單票制,須劃出多個小選區,或令議員視野局限,政策上缺乏整體大局觀。

全國人大日前通過《決定》,賦予選委會選舉產生部分立法會議員。葉國謙表示,自己參選首屆立法會選舉正是循選委會組別入局,當年選委會有十席,「由這個角度來,你從現時零席、回歸時的十席,增加至廿席或三十席,都可以算是較大比例。」不過他個人認為指,既然新制下已擴闊了選委會的職權,新增的選委會議席數目應與功能組別及地區直選同為三十席,「這樣市民接受程度會比較高。」

《決定》僅寫賦權選委會「產生」立法會議員,葉國謙特別指出,「內部互選,還是開放給非選委都可參選?這個問題未清晰。」他認為後者做法較可取,「如果是有能之士,取得一定選委會提名都可以參選立法會,我認為較互選更合適。」而「開放式」選委議席會否需要更高提名門檻, 葉指沒有必要,因最後都是由一千五百人投票。

選委會另一的新職能是直接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及行政長官候選人,其中行政長官候選人須於選委會五個界別各取至少十五人提名。葉國謙堅信,立法會提名一定不會有特首選舉的門檻高。他續道,立法會選舉有多名議員可以分別代表不同界別。「功能組別本身有自己的代表,你要他們去其他界別找提名,別人都不認識他,這是否合適呢?」他相信,候選人要在一千五百人中取得提名不會太困難。

人大決定未提及如何處理俗稱「超級區議會」「區二」席位,葉國謙表示,按現時三大立法會組別布局看來,新制下功能組別預料有三十席,不計區一和超區,已有二十九席,意味沒有位置容納超區的五席。至於由區議員互選的「區一」議席能否「有得留低」? 葉國謙不置可否,笑言功能組別本已競爭非常激烈,中醫和中資機構爭取加入界別代表的聲音強烈。

新增第三大板塊「選委會」後,議員議案的分組點票或會演變成三組點票,葉指人大常委會須考慮相關表決程序,又稱即使是三組點票都「無問題」,只要大家都同意議案是好的,不會過不了,且能增加議案認受性。

有傳地區直選比例代表制會改為雙議席單票制。多個建制派認為做法可防止激進勢力走入議會,惟葉提倡保留比例代表制,指其優點是可以容納不同政治取態。他相信比例代表制運作的確出現偏差,但問題出在選區太大,建議每個選區控制在四至五席,按人口比例劃區。相反若採用雙議席單票制,即要把選區劃成多個小區,如此一來有損議員代表性,另外當選人視線局限在自己選區利益,政策缺乏大局觀,「民粹會更加容易,就像區議員一樣,例如你把骨灰龕等厭惡性設施放在他的選區,他一定反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