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非暴力溝通四步法則

2021-02-09 00:00

很多人都覺得溝通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每天都在做溝通的工作,我們早就會了。現實並不是這樣子,我們一不注意我們的溝通就會有暴力的成分,甚至會傷害到我們身邊的人。其實溝通這一門技巧,真的很值得我們去學一遍。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如果溝通有法,在生活哪幾個方面會有好處。

1.工作:下屬會更明白你意思,執行工作更有效率。上級對你的感覺會更好。最近,有一個新詞叫「管理上級」,其實就是從溝通開始。

2.親人:夫妻關係更能互相了解,和睦相處。子女父母關係更親近,彼此更愛對方。

3.社交:在社交的溝通中,我們好多時候有誤會。誤會的源頭就是我們溝通不到位。想更好的建設人際網絡,更多朋友,溝通能力起重要作用。

那既然溝通有這麼多好處,我們有甚麼方法可以改進我們的溝通能力呢?總不能靠我們一點一點的經驗累積,這就不知道要等到甚麼時候了。最近我看了一本叫《非暴力溝通》的暢銷書,裏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四步法則,希望你看完以後學有所成。

「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就是四步法的重點,以下我逐一跟大家詳細解釋。

第一步:觀察

觀察不等於評論,觀察是事實。比如,「同事天天都很晚才上班」叫觀察嗎?不對,這叫評論。正確的表述方式應該是「同事有三天九點後才上班」,這是事實的觀察。明白他們的差距了嗎?你可以嘗試一下表達以上的,兩個句子去做對比,後者大概對方不會反駁。前者肯定會引起對方反駁。

第二步:感受

清晰的表達自我感受,老闆罵同事的時候會說:「你這樣做事情會用會讓公司破產的!」這就錯了,這位老闆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正確的句子是:「我觀察了你的工作表現,你的表現讓我很擔心,我不能放心把更多的工作交給你。」看到兩者的差異嗎?老闆表達了擔心,這才是真正的感受。我們準確的表達感受,才能讓對方明白我們,達到有效的溝通。

第三步:需要

這一步不需要表達出來,但是我們必須在腦海中理清自己的需要。想想到底剛才那位老闆的需要是甚麼?我們的需要最好是可以量化的,是有形的。比如:每天準時上班,工作完成後要通知有關同事以及上司。

第四步:請求

有了之前三步的鋪墊,我們就可以提出清晰請求,讓對方來行動。與其說「請在工作後通知有關同事。」我們更應該說:「我希望你改變與其他同事的協作方式,你完成了一個工作後,請你在通訊軟件群通知大家,這樣子整個團隊效率就更高。」

希望以上的四步法對你有所幫助。關於溝通,我還有幾點想補充的。

1.溝通是讓我們去改善關係,無論任何溝通都是把你與溝通對象拉得近一些,甚至可以通過溝通的過程來增進大家的關係。鬧情緒、發脾氣絕對不是溝通的好方法。

2.溝通是一個協作的過程,你是與你的溝通對象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是要發出一個指令。事情應是共同去完成而不是命令對方去做。

最後,希望你在二〇二一年展開非暴力溝通,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李志峰

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

河北省青年聯合會港區特邀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