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零售銷貨額暴跌24.3% 歷來最慘

2021-02-0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昨日公布,去年十二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三百一十四億元,較二〇一九年同月下跌百分之十三點二,而去年首十一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二〇一九年同月下跌百分之四點一。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二〇二〇年十二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二〇一九年同月下跌百分之十四。與去年同期比較,去年十二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百分之二十四點三。疫情未退之下,零售管理協會上月底進行的調查顯示,有超過五成受訪會員計畫在第二季縮減店鋪,關店規模由低單位數至兩成左右。

按零售類劃分,跌幅最大重災區仍是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下跌百分之四十點九;其次為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下跌百分之四十點八;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則下跌百分之二十九點二。另外,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七;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升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升百分之五點八;汽車及汽車零件上升百分之十點五;以及家具及固定裝置上升百分之六點三。

政府發言人指,受本地第四波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影響,十二月零售銷售的跌幅擴大,二〇二〇年全年合計下跌百分之二十五點五,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反映疫情對與消費相關活動造成嚴重衝擊。

發言人指,在訪港旅遊業冰封及本地疫情持續下,零售業的經營環境在短期內仍然充滿挑戰,疫情盡早受控是至關重要。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二〇一九年雖然受社會事件影響,但十二月為傳統零售旺季,當時本港仍有一定遊客,故二〇一九年基數較高,加上剛過去的十二月政府收緊禁聚令,以至十二月按月比較下跌幅擴大,回升至雙位數。她指在剛過去的一月,雖然街上人流不少,但在經濟不景與社會氣氛影響下,市民消費意欲疲弱,購物審慎,因此業界仍對農曆新年前兩星期至初四的生意感悲觀,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有單位數升或跌幅,但強調去年已較正常年份急挫,數字「低無可低」,業界在「水深火熱」之中。

謝邱安儀續指,由於短期內仍充滿很多不明朗因素,例如第四波疫情何時「清零」、通關時間、以及第五波疫情爆發等。她希望政府支援嚴重虧蝕的商戶、續推保就業計畫、針對性的消費券、鼓勵港人在受疫情重挫的零售商消費,及提供差餉寬免的優惠,幫助業界渡過現在的難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