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呎單位劏十牀 「太空艙」恐變播毒室
2020-10-18 00:00
本報記者翻查全港疫廈資料,從中挑選內藏不適切住房的唐樓,經歷多度叩門和聯絡後,成功進入深水埗福榮街金陵樓一個內設十個「太空艙」的三百多呎單位,獨家訪問新冠肺炎康復者和同住者。
現場所見,該「太空艙」單位異常狹窄,共用廚廁僅能容納一人站立,走廊亦只能讓一人通過,多名住客未有戴上口罩,加上窗戶緊閉,病毒或隨冷氣機涼風傳遍每一角落,未有出現集體感染可說慶幸。
首名接受傳媒訪問的群居寓所確診者,為二十二歲的食肆廚工何先生。他憶述,有洗碗同事的家屬於今年七月底確診新冠肺炎,衞生署人員派發深喉唾液收集瓶予食肆員工進行檢測,他在交瓶前因腿部受傷需要服藥,其間有輕微發燒、咳嗽及肚瀉症狀,以為是藥物反應,五日後亦大致康復,故未放在心上,但至八月八日接獲衞生署通知確診,估計染疫原因是在食肆用餐時除下口罩,並觸碰附有病毒的物件後觸摸五官。
由於症狀相對輕微,何獲安排前往亞洲博覽館接受隔離治療,但他坦言充滿擔憂,尚幸服藥多天及多次接受抽血、X光化驗及深喉唾液檢測,入院第十日獲告知血清樣本內有病毒抗體,獲准即時出院,「終於可以鬆一口氣」。
為謹慎起見,何說出院後躲在「太空艙」,額外自我隔離一周才復工,因停工長達二十天,收入由原本一萬五千元跌至四千多元,猶幸本年七月初向關愛基金申請了四千五百元「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得以應付生活和租金開支,「全副身家剩下三千多元!」
何回想,兩年前為追求較自由的生活,經家人同意後租住該「太空艙」,月租二千五百元,疫情未爆發前不覺得群居有問題,但確診後才驚覺危機,擔心傳染他人,康復後亦憂慮二次感染,有意搬往有獨立空間的劏房,但因財困沒法即時實行,唯有做足防疫措施,出入廚廁均戴上口罩。
染疫後迅速康復的他雖命不該絕,但卻因此經濟拮据,幸仍能返回原來工作崗位,否則更為徬徨,認為政府對基層確診者的支援不足,應撥款資助康復者,度過停工多時帶來的困境。
同居一室的六名「艙友」,因屬於緊密接觸者,在何入院當天被送往竹篙灣檢疫中心,當中居於其左下方「太空艙」、在魚檔工作的四十六歲「鄰居」「阿榮」表示,眾人在單位內甚少戴口罩,當獲 悉何確診和要前往「隔離營」後,心裏一陣驚慌,「之前兩日在長洲探望年邁母親,擔心自己已受感染和傳染家人。」
隔離居住十四天後,六人證實未有染疫,「阿榮」表示舒一口氣,但因變相放無薪假兩星期,當月收入由原來二萬多元減至一萬元,扣除給予母親的生活費和租金後所剩無幾,「晚餐吃即食麵算了!」
另外三名因疫情失業多時的「鄰居」,已欠租兩至三個月,女房東訴苦稱,一家依靠租金生活,三人欠租和三間「太空艙」空置多時,令其收入大減,但不忍眾人露宿街頭,暫未下逐客令,「趕人入絕路,於是何忍?」一時通融,凸顯了市民守望相助的精神,亦反映疫情下不少基層人士徬徨無助。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