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失守」 一病格三確診

2020-07-15 00:00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伊利沙伯醫院講述三宗醫院個案。圖為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伊利沙伯醫院講述三宗醫院個案。圖為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繼續在港爆發,昨日出現高達二十四宗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最多。衞生防護中心直言,近日新增個案當中包括多年長者,平常僅外出飲茶或散步亦受感染,情況令人擔心。公立醫院亦罕現「缺口」,致病毒在病房間交叉感染,一名曾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病房的九十二歲女患者前日確診後,同一病格昨日再增兩名病人確診。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深夜交代事件,相信涉事病房已出現爆發,建議病人若來自老人院或曾接觸慈雲山區的人士,須接受病毒檢測。

本港昨日新增四十八宗確診個案,其中四十宗為本地個案,並出現高達二十四宗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數量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最多。衞生防護中心直言,近日新增個案當中包括多名長者,平常僅外出飲茶或散步即感染,情況令人擔心。

本港昨日亦發現醫院內病房爆發,一名曾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病房的九十二歲女患者前日確診,院方其後追蹤十名病人,及後發現除了一名七十七歲女病人確診,該女病人本身住在樂富「伸手助人協會滙豐銀行基金樂富護老院」,六月二十八日跌傷送往伊院,七月二日出院回到院舍,但當晚因血壓高再入院,七月十二日轉送佛教醫院,當時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陰性,之後被追蹤時檢測確診。

醫管局晚上再會見記者,伊利沙伯醫院感染控制主任龍振邦表示,表示該病格再有另一名六十四歲癌症病人確診。他指發現第一名確診病人後,已停收病人以及採集員工唾液檢測,已知的結果都屬陰性,受影響病房已經消毒,部分醫療儀器都棄置,轉用即棄用具,而病房每小時換氣超過十次。

袁國勇視察過伊院環境後稱,現時最大問題是社區爆發情況嚴重,社區疫情壓力大,一定會進入醫院,但未必察覺到,因長者免疫反應慢,感染後身體未必會馬上發燒,加上長期病患,因此未能及時發現。

他指出,第一個病人入院時以為是心臟病,故出現肺積水及咳嗽,未有即時檢測,其後才發現確診。他稱,該病人住院時,曾因為呼吸不暢順而拉低口罩呼吸,導致牀邊、牀欄受污染,同時老婦可以手持枴杖,扶住周圍的牀邊、牀欄去洗手間,導致沿途亦會留下病毒。

袁國勇相信,今次爆發是無明顯病徵的病人入院無及早發現導致。他認為空氣傳染機會很微,其他病人及醫護人員檢測陰性,由於第二、第三名確診病人CT值低,相信是初期感染。他相信涉事病房已出現爆發情況,建議病人若來自老人院或曾接觸慈雲山區的人士,即使無明顯病徵亦需接受病毒檢測。

伊利沙伯醫院指,院方會即時加強來自老人院及疫區的測試,即使沒有明顯病徵都進行測試;也會檢視護理設施如何改善;同時會減低非緊急服務,避免交叉感染,提醒前線員工提高警覺。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指,當局會提醒員工多做手部衛生,加強病房的環境衛生,特別是共用醫療器材消毒,如果病房擠逼程度高,會加強換氣。

另外,瑪嘉烈醫院亦有一名心臟科病人,日前於醫院內確診,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指,病人住石蔭東邨,七月九日在瑪嘉烈醫院進行心臟造影檢查,期間不需要麻醉、無高風險程序,因此未有醫護人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病人七月十日出院,十一日發現不舒服,上呼吸道不適,於是到北葵涌普通科門診求醫,並安排深喉唾液檢查。他稱,病人在十二日再度前往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期間有發燒,醫護人員安排入病房治療。病人之後再檢測為陽性反應。在急症室時,病人一度拉低口罩打噴嚏,噴到一名護士面部,雖然護士有口罩,但都列為緊密接觸者,需要檢疫十四日,目前新冠測試為陰性。

袁國勇教授指非空氣傳染。
袁國勇教授指非空氣傳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