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緯遜促強化專科定位吸人才
2020-05-11 00:00
公立醫院前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早在沙士爆發前已投身杏林,遇上令他茶飯不思的奇難雜症,最終決定加入傳染病科,「當時有個小朋友肚痛多時,有外科醫生以為盲腸炎,怎知手術後發現病人是感染沙門氏菌。」
在公立醫院二十年,林緯遜經歷○三年沙士及○九年豬流感等大型疫情,對愛滋病醫學亦甚有研究,形容感染及傳染病專科甚具挑戰性,可惜一直並非熱門科目,較少醫生投身此科。
他指,傳染病科醫生同其他內科醫生一樣,先在內科訓練三年,第四年選擇傳染病專科並接受培訓。但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在一九九五年起設立該專科課程,至今醫務委員會註冊名單上僅有三十七人,平均每年只新增一至兩人。
傳染病科不及其他專科「吃香」,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黃天祐認為,傳染病科較其他涉及醫療程序的專科「沒有那麼容易掙錢」,加上部分醫生擔心經常接觸傳染病患者而卻步。他又稱外界對傳染病科有誤解,以為只有疫情時才發揮功用,但其實日常都有不少傳染病,他認為當局應加強該專科定位,吸引年輕醫生報讀。
去年十二月離開公院的林緯遜坦言,未能預知一月爆發新疫症,直言未能在公院前線抗疫感到遺憾,否則會延遲離職。至於轉戰私人市場被質疑是金錢掛帥,他直言「講錢呢,做傳染病科醫生是非常之無保證。」他透露現時收入低過公院,離職只為更專注臨牀工作。林緯遜又指,公院的傳染病科醫生要同時兼顧非傳染病科工作,認為當局應該集中資源讓傳染病科醫生專注本科工作。
醫管局前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劉少懷亦建議,港府在科學園建立生命科學中心,結合臨牀、科研及公共衞生工作,加強傳染病科醫生的角色。經過新冠肺炎一疫,他相信年輕人會明白疫症帶來的影響,鼓勵年輕醫生投身傳染病科行列,「一定要在科學領域有探索、研究,造福人群的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