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為保社交距離 場所應「謝絕小孩」﹖

2020-05-11 00:00

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稍為緩和,政府的限聚措施亦略為放寬。雖然不少市民仍然保持警覺,但萬一遇上的人不顧或不知風險,始終會感到不安。以到食肆用餐為例,若店內有小孩大叫、吵鬧,或是脫下口罩亂跑,難免令人擔心互相感染。

南韓市場研究公司Macromill Embrain去年四月進行一項調查,一千名十九至五十九歲受訪者中,有百分之六十點九表示至少一次對於小孩在公眾場所的行為感到不滿,當中以餐廳為數最多,其次為咖啡店、地下鐵、戲院和超級市場,可見小孩吵鬧所造成的滋擾在當地頗為普遍。

近年,不少國家都出現「謝絕小孩」的商店,表明不招待帶有小孩的人士。而在上述調查中,百分之六十六點一人認同餐廳及咖啡店有需要劃分「謝絕小孩」區域,值得留意的是,百分之五十四點八的家長對相關提議表示認同。

支持原因一:擁有不被小孩騷擾的權利

有曾被騷擾的人表示,小孩有時會不守規矩,他們的父母卻未必察覺當中的問題,故認為必須採取某些限制措施。亦有支持設立「謝絕小孩」區域的受訪者認為,人們有權在不受小孩行為影響的環境下進食和享用咖啡。

支持者中甚至有為人父母者。一名南韓母親表示,對於別人總是盯着自己和失控的孩子感到不自在,認為餐廳若能寫明不招待小孩,對她而言更好,她亦寧願光顧歡迎孩子的地方。

支持原因二:家長未盡管教責任

小孩哭鬧有時無可避免,但家長有責任確保年幼子女在公眾場合的安全,並避免他們的行為滋擾他人,但有些父母卻選擇一笑置之。

在南韓,人們會用「Mamchung」來形容麻煩的媽媽,當中Mam是媽媽的意思,而Chung代表昆蟲。

這些「Mamchung」被指把小孩子放上桌上換尿片、小朋友在咖啡店走來走去卻不予理會,放任他們在店內遊玩,自己則和朋友聊天玩手機喝咖啡,被形容為粗魯無禮,無視公眾空間的秩序和禮儀。

反對原因:矯枉過正 或涉歧視

另一方面,也有人反對將小孩拒諸門外。有家長認為,並不是所有小孩都會在公共場所造成麻煩,禁止他們內進是反應過敏,而設立「謝絕小孩」區更會限制有孩子家庭的選擇,構成歧視。

一六年九月,南韓有一家人帶着九歲的小孩到濟洲島一家餐廳吃飯,但餐廳表示不歡迎十三歲以下小孩,並拒絕該家庭進入餐廳,該家庭其後向南韓國家人權委員會投訴。餐廳事後解釋,因擔心發生事故,以及避免給其他顧客帶來麻煩而作出禁令。

國家人權委員會於翌年裁定餐廳的「謝絕小孩」政策是歧視行為。委員會表示,根據《憲法》第15條,經營商業設施的人有權自由經營其業務,但不代表這種自由不受限制,並指出餐廳售賣的是牛扒、意大利麵等食品,相信環境對小孩的身心無害,亦不認為所有小孩和陪同他們的人,會對餐廳老闆或其他顧客造成很大損害,認為商店持有人必須有合理的理由,才可排除特定群組獲得其服務。

方案一:改善布局 建構小孩友善場所

其實,想避免問題發生,不一定要將小孩拒諸門外。南韓一所三層高的咖啡店選擇局部實施禁令,將最高層設為「謝絕小孩」區,讓不想被小孩騷擾的顧客使用,而帶同小孩光顧的客人則集中在一、二樓,成功吸引雙方客人。

對於鋪面一般較細的香港而言,要設立不同區域並不容易。位於荃灣的宜家傢俬,則把餐廳和兒童樂園設置在同一區域,讓家長邊用餐邊看管小孩,雖然不能完全阻止小孩騷擾其他客人,但至少可以把小孩集中在一個地方,或可減少到處亂跑的問題。若非疫情之下要避免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類似設施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

方案二:開設家教課程 教小孩基本禮儀

雖說稚子無知,未必明白自己的行徑會打擾別人,但部分家長可能因為溺愛子女、不懂處理、懶得理會等種種原因,而沒有指導子女在公眾場所遵守禮儀。

日本仙台市有託兒所開設「管教教室」,教小孩自發性做到生活上的基本禮儀,例如當離開座位時,讓小孩自動自覺地把椅子推回桌子底下。

總括而言,要真正解決問題,家長責無旁貸。家長平時宜注意育兒方式,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並適時教導公眾場所的禮儀。

若一時間無法安撫子女,則可考慮暫時將他們帶離現場,而其他顧客若看見家長有難,在合理情況下也宜盡量包容。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