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青年自殺率稍降 警鐘仍然長鳴
2019-09-12 00:00新學年展開近半個月,中小學雖面對社會爭議,但整體運作仍算暢順,而學界更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支援。最近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布最新數據,本港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及學生的自殺率有所下跌,相信政府措施與社會高度關注已有成效,但肯定的是,青少年自殺問題的警鐘仍然長鳴,教育界不能掉以輕心。
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不少是在學的中學生及大學生,自殺率下跌無疑反映過去兩年來,無論政府與社會各界對自殺問題的高度關注,比如在全港中小學實行為期三年的「好心情@學校」,推出以二十萬元為上限資助的優質教育基金申請微型計畫等,以加強在校園建立正面文化,讓面對壓力及抑鬱問題的學生,對求助持接納態度。然而,近日社會爭議加劇,不信任氣氛亦蔓延校園,有學生不信任校長、教師及社工,拒絕提及有否參與示威遊行,甚至個人看法,這種深怕校方打壓的氛圍,不僅損害師生關係,更令學生怯於求助,隱藏壓力與情緒,在沉重的無力感使然,輕生念頭再次襲來,恐會造成憾事。
社會爭議更趨尖銳,世代矛盾被放大,如只依靠社工與教師作為輔導的主力,未必能對準青少年的情緒支援需要。即使今年中學已落實「一校兩社工」,聽聞一般學生信任仍待建立,故更重要是加強朋輩輔導支援,既加強年輕人的自我抗逆能力,同時讓他們有能力照顧同齡朋輩的情緒需要,互相守望同行,從而建立情緒支援的防火牆。與此同時,學校如今成為暴風圈,前線教師面對壓力沉重,當局不應輕視他們的情緒支援需要。
社會爭拗不休,無論成年人與青年人心情難免受影響,學校維持安全、正常及有序的教學活動,更須關顧及疏導師生的情緒,始是正面應對之道。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