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理大設模擬病房 翻轉康復治療教學
2019-02-11 00:00
〇二年大學畢業的魏佩菁,曾從事前線物理治療師和研究工作,一二年才回到母校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執教鞭。初時,魏佩菁留意到不少學生面臨的困難,和她讀書時代的經歷很相似,「當你去做臨牀實習,是真的會很害怕的!」魏佩菁指,心肺科的物理治療師也分門診和病房當值,而在病房時須處理緊急和綜合性病症,比如留意病人心跳、血氧量等生理性指標和病人反應,與課堂紙上談兵式的分析案例十分不同。
「那時我去探望學生的臨牀實習,學生也有反映這些問題,於是我和系內另外兩名老師商量,研究能否引入模擬病房教學。」魏佩菁解釋,這個教學方式在準醫生和準護士訓練並不罕見,但當年全港就只有理大開辦物理治療學,沒有參考對象,所以曾進行不少研究,甚至曾赴澳洲考察當地臨牀前教學經驗。
為更有效地配合醫學模擬訓練,魏佩菁設計出多種創新教學法,包括加入「翻轉教室」元素,作為模擬訓練前的準備。「學生先在課前線上預習,研究案例和進行討論,然後五、六人一組作模擬訓練,有的負責檢查,有的負責治療,其餘的在旁觀察。」她亦會在旁邊的控制室控制「病人」作反應,與學生進行即時互動;事後她又會與學生討論或觀看錄影片段,進行回饋指導和檢討,「最重要讓他們有機會犯錯,知道錯在哪裏。」
魏佩菁坦言,學生習慣被動、單向地吸收知識,「翻轉教室」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加上學生實際在病房時,容易忽略病人反應,只做「套餐」式的檢查,多作模擬可讓他們學會和病人溝通、根據實際情況改動自己的工作,「這樣可縮減理論學習及臨牀實習之間的差距。」現時,該系所有三年級生均須修讀她任教的模擬訓練課。
對於教學法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魏佩菁認為是一份認同,對此深感榮幸,並指目前仍不斷改進,加入新元素,冀日後可助國內外其他大學相關學系引進應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