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襲人搶食發惡 可被捕捉人道毀滅

2019-01-2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漁護署收到的野豬出沒報告或投訴急劇增加,署方最新數字顯示,過去三年出現十二宗野豬導致有人受傷的個案。據了解,基於安全考慮,漁護署最新計算循三大方向根治問題,正式將「曾襲擊人」,以及「在市區向人索食或搶食物、容易發惡」的野豬,定義為高風險類別,日後會被獸醫以麻醉槍捕捉,然後人道毀滅。署方亦準備進行研究,了解本港野豬的種群數目,並有意引入紅外線自動攝影機及全球定位系統追蹤技術,加強監測。

近年野豬於市區出現的情況屢見不鮮,昨日亦有野豬於大埔出現,引起市民圍觀,並需出動警員「追捕」。漁護署最新資料顯示,一七年共收到七百三十六宗與野豬相關的報告或投訴,而去年首十個月亦有六百七十九宗。至於因野豬導致受傷的人數,過去十年有十四宗,但十二宗都在一六至一八年發生。

當局指,野豬與人類持續接觸及獲得食物,因而失去怕人的天性,而大部分報告來自港島或新界區毗鄰郊野公園的民居,情況顯示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日益增加,而這情況亦與野豬種群密度、覓食行為的改變及居於鄉郊的市民對野豬較為包容有關。

漁護署於一七年起開始實施的捕捉及避孕或絕育先導計畫,由於成效較高,署方因而沒有計畫恢復狩獵隊行動,但由於問題近期再轉趨嚴重,令署方再改變策略。據悉,署方近期正式就兩類「高風險」野豬作出定義,包括「曾襲擊人」、「習慣在市區覓食、或習慣主動向人索食或搶食物,而且容易發惡的野豬」;如有野豬符合以上其中一個或兩個準則,都會由獸醫以麻醉槍捕捉,然後以既定方法人道處理。署方指,採用有關做法是基於保障公眾安全,因野豬襲擊可造成嚴重後果。

此外,署方亦準備研究估算本港野豬種群數目、分布及活動模式收集更多資料,為未來的管理策略收集更多資料。針對野豬一般以個體或細小群落形式出沒,牠們行蹤隱秘,分布廣泛及活動範圍非常大,署方亦打算引入紅外線自動攝影機及全球定位系統追蹤技術,加強監測野豬數目、分布和活動模式。

不過,漁護署亦指,捕捉及避孕或絕育先導計畫自實施至今,每次行動平均捕捉到三頭野豬,而以往的狩獵行動平均獵獲少於一頭野豬,因此會繼續進行計畫,並會完善捕捉、避孕及絕育處理的程序,及捕捉曾注射避孕疫苗的野豬作妊娠化驗,評估避孕處理的成效。當局估計今年底完成初步評估,屆時會評估和監察被搬遷的野豬會否重返市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