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袭人抢食发恶 可被捕捉人道毁灭

2019-01-24 00:00

(星岛日报报道)近年渔护署收到的野猪出没报告或投诉急剧增加,署方最新数字显示,过去三年出现十二宗野猪导致有人受伤的个案。据了解,基于安全考虑,渔护署最新计算循三大方向根治问题,正式将「曾袭击人」,以及「在市区向人索食或抢食物、容易发恶」的野猪,定义为高风险类别,日后会被兽医以麻醉枪捕捉,然后人道毁灭。署方亦准备进行研究,了解本港野猪的种群数目,并有意引入红外线自动摄影机及全球定位系统追踪技术,加强监测。

近年野猪于市区出现的情况屡见不鲜,昨日亦有野猪于大埔出现,引起市民围观,并需出动警员「追捕」。渔护署最新资料显示,一七年共收到七百三十六宗与野猪相关的报告或投诉,而去年首十个月亦有六百七十九宗。至于因野猪导致受伤的人数,过去十年有十四宗,但十二宗都在一六至一八年发生。

当局指,野猪与人类持续接触及获得食物,因而失去怕人的天性,而大部分报告来自港岛或新界区毗邻郊野公园的民居,情况显示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加,而这情况亦与野猪种群密度、觅食行为的改变及居于乡郊的市民对野猪较为包容有关。

渔护署于一七年起开始实施的捕捉及避孕或绝育先导计画,由于成效较高,署方因而没有计画恢复狩猎队行动,但由于问题近期再转趋严重,令署方再改变策略。据悉,署方近期正式就两类「高风险」野猪作出定义,包括「曾袭击人」、「习惯在市区觅食、或习惯主动向人索食或抢食物,而且容易发恶的野猪」;如有野猪符合以上其中一个或两个准则,都会由兽医以麻醉枪捕捉,然后以既定方法人道处理。署方指,采用有关做法是基于保障公众安全,因野猪袭击可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署方亦准备研究估算本港野猪种群数目、分布及活动模式收集更多资料,为未来的管理策略收集更多资料。针对野猪一般以个体或细小群落形式出没,它们行踪隐秘,分布广泛及活动范围非常大,署方亦打算引入红外线自动摄影机及全球定位系统追踪技术,加强监测野猪数目、分布和活动模式。

不过,渔护署亦指,捕捉及避孕或绝育先导计画自实施至今,每次行动平均捕捉到三头野猪,而以往的狩猎行动平均猎获少于一头野猪,因此会继续进行计画,并会完善捕捉、避孕及绝育处理的程序,及捕捉曾注射避孕疫苗的野猪作妊娠化验,评估避孕处理的成效。当局估计今年底完成初步评估,届时会评估和监察被搬迁的野猪会否重返市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