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 可知興替」 與年輕人分享經驗 徐傳順著書凝聚中國心

2024-06-24 00:00

徐傳順出版以英語撰寫的歷史書,向海外華人介紹中國文化及國家發展。
徐傳順出版以英語撰寫的歷史書,向海外華人介紹中國文化及國家發展。

曾長期於內地工作及營商的徐傳順,早前出版以英語撰寫的歷史書《A Basic Hist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目標讀者群對準海外華人、年輕人及外國人,介紹中國文化及國家發展成果。埋首著述,他重溫由秦漢至中國近代的政治得失,亦着力介紹朝代更替之因果,盼達致「以史為鑑,可知興替」的初心。歷史長河中,他最敬佩被譽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敬重對方堅持帶領國家進行改革開放的遠見,奠定強國盛世的大時代。 
現年70歲的徐傳順是專業會計師,亦歷任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退休後從商出任珠寶公司執行董事,近年則轉戰出版界,撰寫橫跨上下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書。談到這個轉變,他興致勃勃,坦言一直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濃厚興趣,加上80年代因工作及營商的原因,曾有18年時間長期於內地生活,親身見證中國於改革開放所遇上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最後憑國人的智慧和毅力一一克服,成就不同的經濟及科研成果。他指,這是難得的際遇,便萌生跟別人分享的念頭。
在家「開班」 親授兒孫歷史

80年代大亞灣核電廠落實興建,這是內地首座大型核電廠,徐傳順當時曾出任該核電廠的總審計師,需要長駐內地生活。他特別提到,核電廠工作生涯是其18年內地生活的最大得着。他指,「核電廠是超大型國企,就像一個微縮型的中國社會。」由殖民地的香港,回到中國大地,才發現中港兩地生活習慣、意識形態和思維截然不同,但亦讓他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更認識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

退休後,他加入商界,任職珠寶公司的執行董事,並於2013年取得南澳大學的工商管理博士資格。他稱,「因業務關係,跑勻全國主要省市。」多年的見識、見聞,豐富了日後的寫作素材。為何以英語撰寫近10萬字的中國歷史書,他指基於「勿忘國土恩,常懷中國心」的理念,皆因自己有緣經歷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希望把這些特別經歷跟兒孫及年輕人分享。

他續稱,年輕人未來可能會於香港,甚至到國內生活、工作和發展,「如果不認識國家歷史和文化,豈不是十分遺憾?」另外,全球有4000多萬海外華人,不少人亦希望認識及了解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惟因對中文掌握不足出現學習困難。數年前暑期,他曾在家「開班」,為孫兒親授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他稱孫兒興趣甚濃,惟受制於中文水平,不易理解內容,遂把內容譯成英文作解說,竟發現效果良好,令他堅信以英語撰寫中國歷史書,有助海外華人和外國人認識中國。
提供批判性觀點 讓讀者思考

現時,中國是全球120多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他估計這些貿易夥伴亦想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惟同類書籍不多,市面有售的亦多由外國人撰寫,便立下著述的決心。

《A Basic Hist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是徐傳順的首部著作,去年10月出版後甚獲好評,亦登上暢銷書榜。他指,書中特別之處是每章節均設「重大歷史事件」及「觀察/評論」部分,提供批判性觀點,讓讀者思考探索,輔以他於內地工作的親身經歷,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見解,令內容更全面。

著述過程中,他指最大困難來自翻譯,如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國際上慣用名字是「Chiang Kai-Shek」,而非拼音「Jiang Jie-Shi」,須小心查證。同時為提高閱讀興趣,他於書中用上205幅插圖,圖文並茂,方便閱讀和理解史實。 

徐直言很喜歡中國近代史,書中有近半篇幅講述中國近代史變遷,如晚清積弱,觸發連串不平等條約,導致國土被割讓成為殖民地。他指書中第23章正是集中記述香港、澳門、台灣和釣魚台的歷史,包括如何被割讓及收回,或未來將被統一,都是其他書籍較少談及的敏感環節。
最敬佩國家領導人鄧小平

今次著述,讓徐傳順遊走於秦漢至唐宋,再到元明清,及民國至新中國的2000多年歷史長河,惟環顧古今,他最敬佩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他指,「鄧小平飽歷戰亂和政治鬥爭,三起三落,仍堅毅不撓,以沉穩務實態度應付各種問題。」其訂立的主要國家政策,如堅持改革開放,建立經濟特區;「黑貓白貓論」,穩定壓倒一切;分階段發展小康社會,實現全國脫貧;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影響深遠,奠定中國國力強盛的基礎。

朝代更替,離不開執政者的成敗得失,徐傳順引述《舊唐書˙魏徵傳》所言「以史為鑑,可知興替」,盼藉著述為後人提供經驗和教訓。對徐傳順而言,他深信,「沒有政治穩定,和平局面,一切發展無從談起,在企業,在家裏也如是觀。家和萬事興,永遠正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