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吃飯習慣恐致糖尿病 醫生教飲食5招降血糖減肥

2024-05-11 00:00

1種吃飯習慣恐致糖尿病 醫生教飲食5招降血糖減肥
1種吃飯習慣恐致糖尿病 醫生教飲食5招降血糖減肥

吃飯的習慣也會影響健康?有醫生分享指,當進食時有1種習慣,就容易致肥,甚至增加患上糖尿痛和胃炎的風險。醫生教5大飲食方法,有助避免體重增加,防止患病。高能量早餐有助降血糖?

1種吃飯習慣恐致糖尿病 增患3種病風險

心臟科醫生謝安民在其facebook專頁指,不只食物的內容和份量會影響健康,其實進食速度和用餐時間對健康也有影響。謝醫生引述研究指,當吃得太快可能導致腸胃問題,並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到底為何出現上述問題?

吃太快會引發甚麼疾病?原因是甚麼?⬇⬇⬇

進食過快引發的疾病
進食過快引發的疾病
1.超重或肥胖
1.超重或肥胖
進食過快最大危害就是不自覺地吃過量,往往攝入過多的卡路里,容易導致肥胖。
進食過快最大危害就是不自覺地吃過量,往往攝入過多的卡路里,容易導致肥胖。
有研究指出,進食快的習慣與超重或肥胖有關係,因為胃部向大腦發送飽足感的訊號是避免攝入過多卡路里的關鍵。
有研究指出,進食快的習慣與超重或肥胖有關係,因為胃部向大腦發送飽足感的訊號是避免攝入過多卡路里的關鍵。
然而,胃需要大約20分鐘才能傳遞足夠的訊號給大腦,如果吃得太快,大腦可能還未接收到飽足的信號,就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
然而,胃需要大約20分鐘才能傳遞足夠的訊號給大腦,如果吃得太快,大腦可能還未接收到飽足的信號,就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
2.糖尿病
2.糖尿病
進食過快可能觸發特定細胞因子的分泌,例如白細胞素-1 beta(interlinkin 1-beta)和白細胞介素-6
進食過快可能觸發特定細胞因子的分泌,例如白細胞素-1 beta(interlinkin 1-beta)和白細胞介素-6
這些發炎因子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促進體重增加,甚至引發第二型(成年發病型)糖尿病。
這些發炎因子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促進體重增加,甚至引發第二型(成年發病型)糖尿病。
3.胃炎
3.胃炎
進食過快可能引發消化問題,許多人都有吃得太快後出現不適的經驗,例如打嗝、腹脹、噁心和消化不良等。
進食過快可能引發消化問題,許多人都有吃得太快後出現不適的經驗,例如打嗝、腹脹、噁心和消化不良等。
此外,過多的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更長,增加胃黏膜暴露在胃酸中的時間,容易引發胃炎。
此外,過多的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更長,增加胃黏膜暴露在胃酸中的時間,容易引發胃炎。

 

 

進食速度太快為何易致肥、引及糖尿病和胃炎?

1.超重或肥胖

  • 原因:進食過快最大危害就是不自覺地吃過量,容易攝入過多的卡路里,導致肥胖。
  • 相關研究:有研究指,進食快的習慣與超重或肥胖有關係,因為胃部向大腦發送飽足感的訊號,正是避免攝入過多卡路里的關鍵。然而,胃部需要大約20分鐘才能傳遞足夠的訊號給大腦,如果吃得太快,大腦可能還未接收到飽足的信號,就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

2.糖尿病

  • 原因:進食過快可能觸發特定細胞因子的分泌,例如白細胞素-1 beta(interlinkin 1-beta)和白細胞介素-6,這些發炎因子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促進體重增加,甚至引發第2型(成年發病型)糖尿病。

3.胃炎

  • 原因:進食過快可能引發消化問題,許多人都有吃得太快後出現不適的經驗,例如打嗝、腹脹、噁心和消化不良等。此外,過多的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更長,增加胃黏膜暴露在胃酸中的時間,容易引發胃炎。
  • 相關研究:有研究證實,吃得太快與其他消化道疾病有關。

【同場加映】吃太快恐致糖尿病!血糖值有多高代表已患病?

甚麼是糖尿病。
甚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
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
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
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
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血糖值的標準
血糖值的標準
空腹血糖異常 (IFG) 及血糖耐量異常 (IGT) 是指人體血糖值介乎正常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發現血糖耐量異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空腹血糖異常 (IFG) 及血糖耐量異常 (IGT) 是指人體血糖值介乎正常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發現血糖耐量異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見附註)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見附註)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高能量早餐+低能量晚餐 有助減肥降血糖

謝安民醫生引述研究指出,用餐時間與身體的代謝節律保持一致對健康有益。一天的卡路里攝取量,不同時間(早、中、晚)的分配可能對飲食健康產生影響。

早餐要吃最多?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早餐或午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有助於減肥,而晚餐則相反。不過,一項於2015年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涉及18名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成年人,發現與低能量早餐和高能量晚餐相比,高能量早餐和低能量晚餐可以降低全天血糖水平。

間歇性飲食法可降血糖?

謝醫生更指出,目前流行的「時間限制性飲食」(Time restricted eating)也是一種間歇性禁食法(intermittent fasting)。有研究顯示,如果進食的八個小時安排在早上,而不是較晚的時間(中午/下午),對於減重和肥胖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更有效。

【同場加映】168斷食法減肥5大成功秘訣 吃澱粉更易瘦

168斷食法5大成功秘訣
168斷食法5大成功秘訣
可進食的8小時內避免過度進食
可進食的8小時內避免過度進食
攝取熱量過高
攝取熱量過高
不用戒掉澱粉
不用戒掉澱粉
選擇糙米替代部分白飯
選擇糙米替代部分白飯
考慮使用番薯、南瓜或薏仁來取代澱粉
考慮使用番薯、南瓜或薏仁來取代澱粉
混合攝取更多纖維
混合攝取更多纖維
.蛋白質攝取很重要
.蛋白質攝取很重要
首先攝取低脂蛋白質
首先攝取低脂蛋白質
優先選擇的蛋白質食物順序是豆類、魚類、蛋類,然後才是肉類
優先選擇的蛋白質食物順序是豆類、魚類、蛋類,然後才是肉類
選擇低脂部位的肉類
選擇低脂部位的肉類
減少紅肉的攝取比例
減少紅肉的攝取比例
增加蔬菜攝取量
增加蔬菜攝取量
每餐攝取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
每餐攝取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
蔬菜包括木耳和冬菇
蔬菜包括木耳和冬菇
有助於增加飽足感
有助於增加飽足感
蔬菜建議攝取量
蔬菜建議攝取量
在用餐後進行運動
在用餐後進行運動
同時也會影響運動效率和減肥效果。
同時也會影響運動效率和減肥效果。
理想的運動時間
理想的運動時間

 

醫生教5招減肥降血糖 避免越吃越肥

謝醫生表示,飲食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不應忘記,進食不僅是生存和生理需要,也是享受美食和滿足心理的一種方式。他教5大飲食原則,有助減磅降血糖。

如何邊吃邊減磅降血糖?⬇⬇⬇

5大飲食原則減磅降血糖
5大飲食原則減磅降血糖
 1. 除了飲食的份量(卡路里),食物的品質(纖維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以及營養均衡都很重要。
1. 除了飲食的份量(卡路里),食物的品質(纖維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以及營養均衡都很重要。
2. 吃東西時應該減慢速度,充分咀嚼。
2. 吃東西時應該減慢速度,充分咀嚼。
3. 一天的食物分配應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飲食常常與社交活動相關,豐盛的晚餐難以避免。
3. 一天的食物分配應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飲食常常與社交活動相關,豐盛的晚餐難以避免。
因此,有時無法完全按照理想的分配方式進行,偶爾的例外並不要緊,通常可以做出補償,例如晚餐後散步一段路程,不要立即入睡。
因此,有時無法完全按照理想的分配方式進行,偶爾的例外並不要緊,通常可以做出補償,例如晚餐後散步一段路程,不要立即入睡。
如果知道晚餐會有特殊場合,可以在早餐或午餐時稍微節制。
如果知道晚餐會有特殊場合,可以在早餐或午餐時稍微節制。
4. 在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的一到兩小時,最好少吃含糖或高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控制食物份量。
4. 在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的一到兩小時,最好少吃含糖或高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控制食物份量。
 5. 健康飲食應該是長期的目標,我們應該盡力去實現。長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偶爾的違規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5. 健康飲食應該是長期的目標,我們應該盡力去實現。長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偶爾的違規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減磅降血糖飲食貼士

  1. 除了飲食的份量(卡路里),食物的品質(纖維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以及營養均衡都很重要。
     
  2. 吃東西時應該減慢速度,充分咀嚼。
     
  3. 一天的食物分配應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飲食常常與社交活動相關,豐盛的晚餐難以避免。因此,有時無法完全按照理想的分配方式進行,偶爾的例外並不要緊,通常可以做出補償,例如晚餐後散步一段路程,不要立即入睡。如果知道晚餐會有特殊場合,可以在早餐或午餐時稍微節制。
     
  4. 在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的一到兩小時,最好少吃含糖或高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控制食物份量。
     
  5. 健康飲食應該是長期的目標,我們應該盡力去實現。長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偶爾的違規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留意早期糖尿病8症狀 5類人風險高

常口渴想飲水要小心!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糖尿病初期會出現8大症狀。包括高血壓人士在內,有5類人患糖尿病易較高。即使本身健康狀況良好,也不代表能完全避免糖尿病。

糖尿病初期症狀+高危一族⬇⬇⬇

糖尿病徵狀
糖尿病徵狀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
經常口渴
經常口渴
小便頻密
小便頻密
感到飢餓
感到飢餓
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
傷口不易癒合
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5類人患糖尿病風險較高
5類人患糖尿病風險較高
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
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
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有妊娠糖尿病史
有妊娠糖尿病史
肥胖人士
肥胖人士
中年人士
中年人士

 

 

醫管局指出,糖尿病初期徵狀包括:經常口渴、小便頻密、感到飢餓、體重下降、容易疲倦、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以及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本港有10個人就有1個患有糖尿病,其中以下5類人屬於高風險族群:

  1. 有患糖尿病的直系親屬
  2.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3. 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誕下過重嬰兒 (體重4公斤或以上) 的女士
  4. 體重肥胖人士(其體重指標BMI超過23)
  5. 中年(45歲或以上)人士等

預防糖尿病關鍵在於多運動?

本港醫管局指出,肥胖是一個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可以透過預防肥胖去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肥胖建議:

  • 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胖者,宜定下減重目標(5-10%現時體重)
    • 亞洲人的理想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為18.5-22.9
    • 體重指標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 身高(米)
  • 均衡飲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
  • 保持活躍,定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建議每星期最少五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運動)

延伸閱讀:吃水果可減糖尿病風險? 1種水果最有效!

吃水果可減糖尿病風險
吃水果可減糖尿病風險
研究測試不同水果對糖尿病的影響。
研究測試不同水果對糖尿病的影響。
藍莓
藍莓
葡萄
葡萄
蘋果
蘋果
西柚
西柚
士多啤梨
士多啤梨
哈密瓜
哈密瓜

 

 

延伸閱讀:日本名廚患糖尿病50年 靠飲1款湯逆轉穩定血糖

降血糖洋蔥湯
降血糖洋蔥湯
洋蔥4個
洋蔥4個
蒜頭1瓣
蒜頭1瓣
煙肉50克
煙肉50克
本菇1包
本菇1包
薑1片
薑1片
昆布絲15克
昆布絲15克
醬油3/4湯匙
醬油3/4湯匙
醋2/3湯匙
醋2/3湯匙
胡椒少許
胡椒少許
白醬油2茶匙
白醬油2茶匙
水1200ml
水1200ml
洋蔥切小塊,將本菇撕開,洋蔥蒜頭煙肉切粒備用。
洋蔥切小塊,將本菇撕開,洋蔥蒜頭煙肉切粒備用。
將煙肉煎出油香,加入洋蔥、蒜頭、薑片略炒。
將煙肉煎出油香,加入洋蔥、蒜頭、薑片略炒。
加入清水後開大火煮至大滾,然後轉小火煮30分鐘。
加入清水後開大火煮至大滾,然後轉小火煮30分鐘。

 

資料來源:《謝醫師開講》、醫管局

---

相關文章:

飲1種湯易致血糖高!醫生實測半小時後血糖飆升65% 4類食物也高危

慢性發炎恐變糖尿病癌症!常吃5類食物易中招 推介5大食物防癌抗發炎

糖尿病成因|14歲女不肥胖也患糖尿病 致命餐單曝光 醫生教自測7症狀

降血糖|常打鼻鼾患糖尿病風險增35% 營養師推「1日1千卡」餐單控血糖

糖尿病|幻覺竟為糖尿病警號? 男子頻見紅色閃光揭因血糖超標 拆解糖尿病致盲風險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