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訣|短命基因可逆轉?研究揭4招減62%死亡率 1種飲食法超有效

2024-05-05 00:00

長壽秘訣|一個人是否容易患病,甚至早死,遺傳基因扮演著一定角色。不過,內地一項涉及35萬人的研究發現,只要在日常生活注重4大原則,即使有短命遺傳風險的人士,亦可降低62%早死風險,可延壽多年。若採用1種飲食法更可降「三高」,預防糖尿病、癌症、心臟病等疾病,有助延年益壽!

短命基因可逆轉?4招減62%死亡率

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4月29日在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BM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發表上述研究指,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長壽息息相關,甚至有機會減輕遺傳基因對早死的影響。研究從英國生物銀行等數據庫,搜集了逾35萬人的健康數據,再持續追蹤他們近13年的發展,期間有逾2.4萬人離世。到底有何發現?

如何逆轉短命基因?即睇方法⬇⬇⬇

健康生活 VS 短命基因。
健康生活 VS 短命基因。
研究從英國生物銀行等數據庫,搜集了逾35萬人的健康數據。
研究從英國生物銀行等數據庫,搜集了逾35萬人的健康數據。
研究把逾35萬人的健康數據分成3組。
研究把逾35萬人的健康數據分成3組。
健康生活方式群組:23%。
健康生活方式群組:23%。
中等健康生活方式群組:56%。
中等健康生活方式群組:56%。
不良健康生活方式群組:22%。
不良健康生活方式群組:22%。
具短命基因人士,早逝風險比長命基因人士高21%
具短命基因人士,早逝風險比長命基因人士高21%
不論壽命遺傳傾向,一般生活方式較差人士,其早逝風險較生活方式較好人士高78%
不論壽命遺傳傾向,一般生活方式較差人士,其早逝風險較生活方式較好人士高78%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62%由遺傳基因帶來的早逝風險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62%由遺傳基因帶來的早逝風險
具短命遺傳基因傾向人士,如擁有健康生活方式,其預期壽命可再延長近5.5年
具短命遺傳基因傾向人士,如擁有健康生活方式,其預期壽命可再延長近5.5年

 

短命基因者一定早死?後天逆轉可延壽5年以上?

研究中,不吸煙、適量飲酒、定期運動、體型健康、充足睡眠和健康飲食均被視為健康生活方式的標準。在逾35萬人的數據中,分別有23%、56%的人士被列為健康生活方式群組、中等健康生活方式群組,另有22%的人士被分為不良生活方式群組。研究有以下發現:

  • 具短命基因傾向人士,早死風險比長命基因傾向人士高21%
  • 不論壽命遺傳傾向,生活方式較差人士,其早死風險較健康生活人士高78%
  •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62%的早死遺傳風險
  • 具短命遺傳基因傾向人士,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預期壽命可再延長近5.5年

 【同場加映】1種走路方式減53%死亡率 防癌症心臟病 醫生揭最有效次數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降低總死亡率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降低總死亡率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走路步數與死亡率關係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走路步數與死亡率關係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走路步數與死亡率關係: 每天步行3500步 VS 1萬1千步(死亡率風險為0.47,下降了53%)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走路步數與死亡率關係: 每天步行3500步 VS 1萬1千步(死亡率風險為0.47,下降了53%)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走路步數與死亡率關係:每天步行8000步,死亡率為0.55;每天步行6000步,死亡率為0.60。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走路步數與死亡率關係:每天步行8000步,死亡率為0.55;每天步行6000步,死亡率為0.60。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總死亡率較低:不同年齡要走的步數也不一樣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總死亡率較低:不同年齡要走的步數也不一樣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總死亡率較低:長者(60歲以上):步數達到6000-8000步時,效益最大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總死亡率較低:長者(60歲以上):步數達到6000-8000步時,效益最大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總死亡率較低:一般成人(60歲以下):步數達到8000至1萬步時,效益最大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總死亡率較低:一般成人(60歲以下):步數達到8000至1萬步時,效益最大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癌症發生率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 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每天步行6000步,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0.5(下降50%)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每天步行6000步,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0.5(下降50%)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每天步行1萬步,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0.4(下降60%)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每天步行1萬步,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0.4(下降60%)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成人在6000-8000步左右達到最佳成果。
延壽運動|多走路的好處,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成人在6000-8000步左右達到最佳成果。

 

研究揭4大長壽秘訣 推介1種飲食法

要降低早死風險,研究團隊指出以下4大健康生活秘訣,均有助延長壽命,打破短命基因的宿命:

1. 充足睡眠

研究雖未有提及充足睡眠的標準,不過據本港衞生署資料指:

  • 成年人、長者:每天應睡大約7至8小時
  • 學齡兒童、青少年:每天應該最少睡10小時
  • 初生嬰兒、學前幼兒:需要更長的睡眠時間

2. 定期運動

據世衞建議,年滿18歲或以上的成人每星期進行至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最好每周兩天或以上,同時限制久坐不動的時間。

3. 不吸煙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顯示,醫學界已證實吸煙可導致多種致命疾病和癌症,最少十種癌症已被確認可以由吸煙引起。吸煙亦會引起陽痿、不育、皺紋、口臭等困擾一眾男士和女士的問題。

4. 健康飲食

研究同樣未有談及健康飲食的標準,不過「地中海飲食法」早前曾被美媒評為2024年最佳飲食法,此法更有促進心臟健康、減重、營養全面等好處。

「地中海飲食法」有助延壽防癌症糖尿病?吃的是甚麼?

營養師高敏敏曾介紹「地中海飲食法」,有助降血脂、血糖及血壓,有助減肥,並減低患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是公認的健康飲食法,為長壽秘訣!「地中海飲食法」其主要飲食原則及食物例子如下:

甚麼是地中海飲食法?
甚麼是地中海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是圍繞地中海周邊國家地區的傳統飲食方式。
「地中海飲食法」是圍繞地中海周邊國家地區的傳統飲食方式。
地中海飲食法|該地區的民眾主要進食以下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該地區的民眾主要進食以下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大量蔬菜水果
地中海飲食法|大量蔬菜水果
地中海飲食法|多樣性的全穀類食物及根莖類澱粉,配上橄欖油烹煮
地中海飲食法|多樣性的全穀類食物及根莖類澱粉,配上橄欖油烹煮
地中海飲食法|適量的豆類製品及乳製品(尤其是乳酪及芝士)
地中海飲食法|適量的豆類製品及乳製品(尤其是乳酪及芝士)
地中海飲食法|少吃紅肉及加工製品
地中海飲食法|少吃紅肉及加工製品
地中海飲食法食物金字塔
地中海飲食法食物金字塔
分「每日必吃」、「每周至少吃」、「每周適量吃」和「盡量少吃」4大類
分「每日必吃」、「每周至少吃」、「每周適量吃」和「盡量少吃」4大類
每日必吃
每日必吃
全穀類食物
全穀類食物
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
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
豆類食物
豆類食物
香辛料
香辛料
堅果類及健康油脂
堅果類及健康油脂
地中海飲食法|每周至少要吃的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每周至少要吃的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至少吃兩次魚類或貝類
地中海飲食法|至少吃兩次魚類或貝類
地中海飲食法|至少吃兩份豆類製品
地中海飲食法|至少吃兩份豆類製品
地中海飲食法|每周適量吃
地中海飲食法|每周適量吃
地中海飲食法|蛋
地中海飲食法|蛋
地中海飲食法|白肉
地中海飲食法|白肉
地中海飲食法|乳製品可每日適量吃
地中海飲食法|乳製品可每日適量吃
地中海飲食法|盡量少吃的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盡量少吃的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紅肉
地中海飲食法|紅肉
地中海飲食法|含糖食物
地中海飲食法|含糖食物

 

如何執行「地中海飲食法」?

高敏敏表示,採用「地中海飲食法」時宜進食大量蔬菜水果、多樣性的全穀類食物及根莖類澱粉,並配上橄欖油烹煮。同時要進食適量的豆類製品跟乳製品,至於紅肉及加工製品則要少吃。

  • 每日必吃食物:全穀類食物、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豆類、香辛料、堅果類及健康油脂(主要是橄欖油)
  • 每周至少要吃的食物:至少吃兩次魚類或貝類,至少吃兩份豆類製品
  • 每周適量吃的食物:蛋、白肉、乳製品(尤其是乳酪及芝士)可每日適量吃
  • 盡量少吃的食物:紅肉、含糖食物

延伸閱讀:番薯南瓜有助長壽?研究證8大飲食習慣可延壽13年

8大長壽飲食習慣
8大長壽飲食習慣
限制進食時間
限制進食時間
將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12小時內
將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12小時內
益處: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水平、降低體脂比率
益處: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水平、降低體脂比率
適當地斷食
適當地斷食
例如:每月1次的周期性斷食(PF),即持續48小時或以上的長時間禁食
例如:每月1次的周期性斷食(PF),即持續48小時或以上的長時間禁食
或者是:18至70歲人士每年進行3至4次的FMD週期,是逆轉高熱量飲食產生的胰島素抗性的關鍵
或者是:18至70歲人士每年進行3至4次的FMD週期,是逆轉高熱量飲食產生的胰島素抗性的關鍵
調節與老化和年齡相關疾病的高危因素
調節與老化和年齡相關疾病的高危因素
即使斷食周期結束後,其改善及保護作用仍可持續數月
即使斷食周期結束後,其改善及保護作用仍可持續數月
避免高熱量的西方飲食
避免高熱量的西方飲食
避免高水平飽和脂肪和高糖飲食,多吃全穀物,且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
避免高水平飽和脂肪和高糖飲食,多吃全穀物,且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
因西方飲食會導致胰島素升高、高血糖、高IGF-1、高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
因西方飲食會導致胰島素升高、高血糖、高IGF-1、高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
維持中至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維持中至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多吃複合碳水化合物如豆類、穀物、南瓜、番薯等
多吃複合碳水化合物如豆類、穀物、南瓜、番薯等
可為身體提供能量
可為身體提供能量
減少飲食中蛋氨酸的水平
減少飲食中蛋氨酸的水平
多吃豆類和其他植物性蛋白質,因其蛋胺酸水平非常低
多吃豆類和其他植物性蛋白質,因其蛋胺酸水平非常低
另進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時,避免以動物性蛋白質或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
另進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時,避免以動物性蛋白質或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
蛋氨酸限制(MR)版認為有助抑制局部組織和全身炎症,以及維持認知功能
蛋氨酸限制(MR)版認為有助抑制局部組織和全身炎症,以及維持認知功能
維持較低但足夠的蛋白質攝取
維持較低但足夠的蛋白質攝取
65歲或以下人士蛋白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66歲後卻要多吃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
65歲或以下人士蛋白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66歲後卻要多吃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
針對65歲或以下人士,蛋白質攝取量佔熱量超過20%,整體死亡風險及癌症死亡風險增加
針對65歲或以下人士,蛋白質攝取量佔熱量超過20%,整體死亡風險及癌症死亡風險增加
但在66歲及以上的人群卻沒有觀察到這些關聯
但在66歲及以上的人群卻沒有觀察到這些關聯
採地中海飲食
採地中海飲食
相比減少膳食脂肪,補充橄欖油或堅果中的健康脂肪的地中海飲食,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
相比減少膳食脂肪,補充橄欖油或堅果中的健康脂肪的地中海飲食,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
採取魚素食
採取魚素食
只吃魚而不吃紅肉白肉
只吃魚而不吃紅肉白肉
魚素食者,比肉食者及純素飲食者更健康
魚素食者,比肉食者及純素飲食者更健康

 

 

延伸閱讀:港人比日本人更長壽!日本醫生揭湯水成關鍵 2大食材令血管年輕抵抗力強

2款延壽湯水食材
2款延壽湯水食材
原田醫生觀察港人生活習慣
原田醫生觀察港人生活習慣
發現港人經常飲湯
發現港人經常飲湯
有2款食材常被添加當中
有2款食材常被添加當中
這2兩食材能改善血液循環
這2兩食材能改善血液循環
陳皮
陳皮
薑
這些中藥藥材大多含有不同礦物質。
這些中藥藥材大多含有不同礦物質。
含有鉀可防止高血壓
含有鉀可防止高血壓
薑的3大好處
薑的3大好處
改善血液循環
改善血液循環
薑烯酚可幫助修復損傷的血管
薑烯酚可幫助修復損傷的血管
增加免疫力
增加免疫力
會產生抗氧化酶增強抗病能力
會產生抗氧化酶增強抗病能力
減肥
減肥
刺激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
刺激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

資料來源:《Journal BM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世衞衞生署

---

相關文章:

長壽飲食|不吃1類麵包更長命?全球最長壽藍區12大飲食秘訣 防癌/糖尿病/腦退化症

長壽秘訣|做1種簡單運動15分鐘可延壽!防中風心臟病 研究證死亡率減40%

長壽方法|用15分鐘做此事可延壽3年 41萬人研究證:減中風患癌死亡率

長壽秘訣|8大生活習慣延壽24年 研究揭60歲開始也有效 1習慣最關鍵

長壽秘訣|1種運動減死亡風險39% 48萬人研究證:可防中風3大疾病

吃2食物代替白飯更長命 營養師推介4種長壽食物 更防中風便秘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