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秘诀|短命基因可逆转?研究揭4招减62%死亡率 1种饮食法超有效

2024-05-05 00:00

长寿秘诀|一个人是否容易患病,甚至早死,遗传基因扮演著一定角色。不过,内地一项涉及35万人的研究发现,只要在日常生活注重4大原则,即使有短命遗传风险的人士,亦可降低62%早死风险,可延寿多年。若采用1种饮食法更可降「三高」,预防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有助延年益寿!

短命基因可逆转?4招减62%死亡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4月29日在国际医学期刊《Journal BM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发表上述研究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长寿息息相关,甚至有机会减轻遗传基因对早死的影响。研究从英国生物银行等数据库,搜集了逾35万人的健康数据,再持续追踪他们近13年的发展,期间有逾2.4万人离世。到底有何发现?

如何逆转短命基因?即睇方法⬇⬇⬇

健康生活 VS 短命基因。
健康生活 VS 短命基因。
研究从英国生物银行等数据库,搜集了逾35万人的健康数据。
研究从英国生物银行等数据库,搜集了逾35万人的健康数据。
研究把逾35万人的健康数据分成3组。
研究把逾35万人的健康数据分成3组。
健康生活方式群组:23%。
健康生活方式群组:23%。
中等健康生活方式群组:56%。
中等健康生活方式群组:56%。
不良健康生活方式群组:22%。
不良健康生活方式群组:22%。
具短命基因人士,早逝风险比长命基因人士高21%
具短命基因人士,早逝风险比长命基因人士高21%
不论寿命遗传倾向,一般生活方式较差人士,其早逝风险较生活方式较好人士高78%
不论寿命遗传倾向,一般生活方式较差人士,其早逝风险较生活方式较好人士高78%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62%由遗传基因带来的早逝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62%由遗传基因带来的早逝风险
具短命遗传基因倾向人士,如拥有健康生活方式,其预期寿命可再延长近5.5年
具短命遗传基因倾向人士,如拥有健康生活方式,其预期寿命可再延长近5.5年

 

短命基因者一定早死?后天逆转可延寿5年以上?

研究中,不吸烟、适量饮酒、定期运动、体型健康、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均被视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准。在逾35万人的数据中,分别有23%、56%的人士被列为健康生活方式群组、中等健康生活方式群组,另有22%的人士被分为不良生活方式群组。研究有以下发现:

  • 具短命基因倾向人士,早死风险比长命基因倾向人士高21%
  • 不论寿命遗传倾向,生活方式较差人士,其早死风险较健康生活人士高78%
  •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62%的早死遗传风险
  • 具短命遗传基因倾向人士,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期寿命可再延长近5.5年

 【同场加映】1种走路方式减53%死亡率 防癌症心脏病 医生揭最有效次数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降低总死亡率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降低总死亡率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关系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关系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关系: 每天步行3500步 VS 1万1千步(死亡率风险为0.47,下降了53%)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关系: 每天步行3500步 VS 1万1千步(死亡率风险为0.47,下降了53%)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关系:每天步行8000步,死亡率为0.55;每天步行6000步,死亡率为0.60。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关系:每天步行8000步,死亡率为0.55;每天步行6000步,死亡率为0.60。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总死亡率较低:不同年龄要走的步数也不一样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总死亡率较低:不同年龄要走的步数也不一样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总死亡率较低:长者(60岁以上):步数达到6000-8000步时,效益最大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总死亡率较低:长者(60岁以上):步数达到6000-8000步时,效益最大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总死亡率较低:一般成人(60岁以下):步数达到8000至1万步时,效益最大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总死亡率较低:一般成人(60岁以下):步数达到8000至1万步时,效益最大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癌症发生率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每天步行6000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约0.5(下降50%)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每天步行6000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约0.5(下降50%)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每天步行1万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约0.4(下降60%)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每天步行1万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约0.4(下降60%)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一般成人在6000-8000步左右达到最佳成果。
延寿运动|多走路的好处,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一般成人在6000-8000步左右达到最佳成果。

 

研究揭4大长寿秘诀 推介1种饮食法

要降低早死风险,研究团队指出以下4大健康生活秘诀,均有助延长寿命,打破短命基因的宿命:

1. 充足睡眠

研究虽未有提及充足睡眠的标准,不过据本港衞生署资料指:

  • 成年人、长者:每天应睡大约7至8小时
  • 学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该最少睡10小时
  • 初生婴儿、学前幼儿: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2. 定期运动

据世衞建议,年满18岁或以上的成人每星期进行至少150-300分钟中等强度带氧体能活动,最好每周两天或以上,同时限制久坐不动的时间。

3. 不吸烟

据本港衞生署资料显示,医学界已证实吸烟可导致多种致命疾病和癌症,最少十种癌症已被确认可以由吸烟引起。吸烟亦会引起阳痿、不育、皱纹、口臭等困扰一众男士和女士的问题。

4. 健康饮食

研究同样未有谈及健康饮食的标准,不过「地中海饮食法」早前曾被美媒评为2024年最佳饮食法,此法更有促进心脏健康、减重、营养全面等好处。

「地中海饮食法」有助延寿防癌症糖尿病?吃的是甚么?

营养师高敏敏曾介绍「地中海饮食法」,有助降血脂、血糖及血压,有助减肥,并减低患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是公认的健康饮食法,为长寿秘诀!「地中海饮食法」其主要饮食原则及食物例子如下:

甚么是地中海饮食法?
甚么是地中海饮食法?
「地中海饮食法」是围绕地中海周边国家地区的传统饮食方式。
「地中海饮食法」是围绕地中海周边国家地区的传统饮食方式。
地中海饮食法|该地区的民众主要进食以下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该地区的民众主要进食以下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大量蔬菜水果
地中海饮食法|大量蔬菜水果
地中海饮食法|多样性的全谷类食物及根茎类淀粉,配上橄榄油烹煮
地中海饮食法|多样性的全谷类食物及根茎类淀粉,配上橄榄油烹煮
地中海饮食法|适量的豆类制品及乳制品(尤其是乳酪及芝士)
地中海饮食法|适量的豆类制品及乳制品(尤其是乳酪及芝士)
地中海饮食法|少吃红肉及加工制品
地中海饮食法|少吃红肉及加工制品
地中海饮食法食物金字塔
地中海饮食法食物金字塔
分「每日必吃」、「每周至少吃」、「每周适量吃」和「尽量少吃」4大类
分「每日必吃」、「每周至少吃」、「每周适量吃」和「尽量少吃」4大类
每日必吃
每日必吃
全谷类食物
全谷类食物
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
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
豆类食物
豆类食物
香辛料
香辛料
坚果类及健康油脂
坚果类及健康油脂
地中海饮食法|每周至少要吃的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每周至少要吃的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至少吃两次鱼类或贝类
地中海饮食法|至少吃两次鱼类或贝类
地中海饮食法|至少吃两份豆类制品
地中海饮食法|至少吃两份豆类制品
地中海饮食法|每周适量吃
地中海饮食法|每周适量吃
地中海饮食法|蛋
地中海饮食法|蛋
地中海饮食法|白肉
地中海饮食法|白肉
地中海饮食法|乳制品可每日适量吃
地中海饮食法|乳制品可每日适量吃
地中海饮食法|尽量少吃的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尽量少吃的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红肉
地中海饮食法|红肉
地中海饮食法|含糖食物
地中海饮食法|含糖食物

 

如何执行「地中海饮食法」?

高敏敏表示,采用「地中海饮食法」时宜进食大量蔬菜水果、多样性的全谷类食物及根茎类淀粉,并配上橄榄油烹煮。同时要进食适量的豆类制品跟乳制品,至于红肉及加工制品则要少吃。

  • 每日必吃食物:全谷类食物、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豆类、香辛料、坚果类及健康油脂(主要是橄榄油)
  • 每周至少要吃的食物:至少吃两次鱼类或贝类,至少吃两份豆类制品
  • 每周适量吃的食物:蛋、白肉、乳制品(尤其是乳酪及芝士)可每日适量吃
  • 尽量少吃的食物:红肉、含糖食物

延伸阅读:番薯南瓜有助长寿?研究证8大饮食习惯可延寿13年

8大长寿饮食习惯
8大长寿饮食习惯
限制进食时间
限制进食时间
将每日进食时间限制在12小时内
将每日进食时间限制在12小时内
益处: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水平、降低体脂比率
益处: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水平、降低体脂比率
适当地断食
适当地断食
例如:每月1次的周期性断食(PF),即持续48小时或以上的长时间禁食
例如:每月1次的周期性断食(PF),即持续48小时或以上的长时间禁食
或者是:18至70岁人士每年进行3至4次的FMD周期,是逆转高热量饮食产生的胰岛素抗性的关键
或者是:18至70岁人士每年进行3至4次的FMD周期,是逆转高热量饮食产生的胰岛素抗性的关键
调节与老化和年龄相关疾病的高危因素
调节与老化和年龄相关疾病的高危因素
即使断食周期结束后,其改善及保护作用仍可持续数月
即使断食周期结束后,其改善及保护作用仍可持续数月
避免高热量的西方饮食
避免高热量的西方饮食
避免高水平饱和脂肪和高糖饮食,多吃全谷物,且减少进食红肉和加工肉类
避免高水平饱和脂肪和高糖饮食,多吃全谷物,且减少进食红肉和加工肉类
因西方饮食会导致胰岛素升高、高血糖、高IGF-1、高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
因西方饮食会导致胰岛素升高、高血糖、高IGF-1、高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
维持中至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
维持中至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
多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豆类、谷物、南瓜、番薯等
多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豆类、谷物、南瓜、番薯等
可为身体提供能量
可为身体提供能量
减少饮食中蛋氨酸的水平
减少饮食中蛋氨酸的水平
多吃豆类和其他植物性蛋白质,因其蛋胺酸水平非常低
多吃豆类和其他植物性蛋白质,因其蛋胺酸水平非常低
另进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时,避免以动物性蛋白质或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
另进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时,避免以动物性蛋白质或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
蛋氨酸限制(MR)版认为有助抑制局部组织和全身炎症,以及维持认知功能
蛋氨酸限制(MR)版认为有助抑制局部组织和全身炎症,以及维持认知功能
维持较低但足够的蛋白质摄取
维持较低但足够的蛋白质摄取
65岁或以下人士蛋白质摄取量应低于总热量10%;66岁后却要多吃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
65岁或以下人士蛋白质摄取量应低于总热量10%;66岁后却要多吃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
针对65岁或以下人士,蛋白质摄取量占热量超过20%,整体死亡风险及癌症死亡风险增加
针对65岁或以下人士,蛋白质摄取量占热量超过20%,整体死亡风险及癌症死亡风险增加
但在66岁及以上的人群却没有观察到这些关联
但在66岁及以上的人群却没有观察到这些关联
采地中海饮食
采地中海饮食
相比减少膳食脂肪,补充橄榄油或坚果中的健康脂肪的地中海饮食,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相比减少膳食脂肪,补充橄榄油或坚果中的健康脂肪的地中海饮食,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采取鱼素食
采取鱼素食
只吃鱼而不吃红肉白肉
只吃鱼而不吃红肉白肉
鱼素食者,比肉食者及纯素饮食者更健康
鱼素食者,比肉食者及纯素饮食者更健康

 

 

延伸阅读:港人比日本人更长寿!日本医生揭汤水成关键 2大食材令血管年轻抵抗力强

2款延寿汤水食材
2款延寿汤水食材
原田医生观察港人生活习惯
原田医生观察港人生活习惯
发现港人经常饮汤
发现港人经常饮汤
有2款食材常被添加当中
有2款食材常被添加当中
这2两食材能改善血液循环
这2两食材能改善血液循环
陈皮
陈皮
姜
这些中药药材大多含有不同矿物质。
这些中药药材大多含有不同矿物质。
含有钾可防止高血压
含有钾可防止高血压
姜的3大好处
姜的3大好处
改善血液循环
改善血液循环
姜烯酚可帮助修复损伤的血管
姜烯酚可帮助修复损伤的血管
增加免疫力
增加免疫力
会产生抗氧化酶增强抗病能力
会产生抗氧化酶增强抗病能力
减肥
减肥
刺激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
刺激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

资料来源:《Journal BM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世衞衞生署

---

相关文章:

长寿饮食|不吃1类面包更长命?全球最长寿蓝区12大饮食秘诀 防癌/糖尿病/脑退化症

长寿秘诀|做1种简单运动15分钟可延寿!防中风心脏病 研究证死亡率减40%

长寿方法|用15分钟做此事可延寿3年 41万人研究证:减中风患癌死亡率

长寿秘诀|8大生活习惯延寿24年 研究揭60岁开始也有效 1习惯最关键

长寿秘诀|1种运动减死亡风险39% 48万人研究证:可防中风3大疾病

吃2食物代替白饭更长命 营养师推介4种长寿食物 更防中风便秘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内容,请立即浏览「区区有申诉」活动专页,https://bit.ly/41hgS9E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