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狀|男子沒手震但患柏金遜症 腸胃出現2大症狀也是警號
2023-09-01 00:00
除了身體顫抖、吞嚥困難,柏金遜症還會出現甚麼症狀?有大腸直腸外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60歲男子沒有手震,但腸胃長期出現1種症狀,最終確診柏金遜症。醫生表示,大腦和腸道微生物可通過腸腦軸線,影響身體4大功能。
柏金遜症狀|沒手震但患柏金遜症 腸胃2大症狀也是警號
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他朋友的60歲父親患上柏金遜症,確診前無明顯手震,但有長期便秘問題,經檢查後確診柏金遜症。陳醫生表示,大腦約有1000億神經細胞,腸道則有5億個。腸胃道長期出問題,代表大腦可能也不健康。
陳醫生指,柏金遜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一種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突變,導致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期刊曾發表研究論文指出,α-突觸核蛋白不只出現在大腦,同樣會出現在腸道。當大腦運動神經出現障礙,腸道的神經也會出現問題,臨床表現包括便秘和腹瀉。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柏金遜病長者所患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發平均年齡為60至70歲之間,常見症狀如下:
預防柏金遜症|大腦和腸道息息相關 影響4大身體功能
《Science》期刊曾發表研究指出,大腦下視丘的神經細胞可直接偵測細菌活動的變化,可相對應地調整食慾與身體溫度,首次提供了腸道與大腦「溝通」的證據。
腸道有約5億個神經細胞,並有許多微生物產生神經活性分子,經由「菌-腸-腦軸」神經系統的道路,與大腦進行雙向且複雜的溝通,互相影響,腸腦軸同時也會影響以下4大身體功能:
1. 調節身體反應
- 腸道微生物透過神經傳導物質、整合訊號,刺激腸黏膜上的觸發細胞,再透過腸腦軸傳遞訊號給大腦。
- 例如:進食到某種程度,就會傳達飽足訊號給大腦。大腦再發出指令,讓人「停止進食」,做出相對應的反應。
2. 免疫功能
- 人體有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腸道內的菌群會直接影響身體狀態。
- 例如:雙歧桿菌可以調節全身免疫反應、預防發炎。
- 如果腸道內菌叢失衡,會導致免疫系統作用時間過長,引起腸道發炎,並連帶影響大腦中樞神經發炎。
【同場加映】腦退化10大警告訊號(腦退化症狀)
3. 消化代謝
- 腸道微生物除了消化食物,也會產生短鏈脂肪酸,並以多種方式影響大腦活動。
- 例如:丙酸會抑制食慾,進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與體重。
4. 心理健康
- 《Integrative medicine》期刊曾發表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會影響腸內分泌細胞釋放生物活性肽。
- 例如:甘丙肽會影響人的感受、睡眠、情緒、血壓調節,並活化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 軸」,增加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醇,讓人感到壓力、緊張。
- 該研究也指出,一些情緒障礙:焦慮、抑鬱和自閉症,也與腸道功能不佳有明確關聯。
陳醫生指,腸道微生物經腸腦軸的通道,大幅影響人體全身的健康。如果有便秘、腹瀉等腸道問題,應提高警覺,並且及早就醫檢查。
內容獲「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授權轉載
柏金遜症成因及治療方法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柏金遜病可分為原發性和誘發性兩類,大部分長者患者均屬原發性。兩者成因如下:
- 原發性:真正原因尚未有一致結論,但目前知道的是,由於腦內部分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因而導致一些稱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減少。
- 誘發性:由於藥物(如長期服用一些止暈藥)、腦部受創、腦炎、多次中風等因素引起。
署方指,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治療柏金遜病方法
- 藥物:現階段雖未有任何根治原發性柏金遜病的有效方法,但藥物能幫助控制此病的病徵,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減輕震顫的情況,以減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藥物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切勿自行中止服用,否則可能會令病情反覆。
- 物理治療:為患者評估活動功能和設計個人化復康運動計劃,提供肌肉關節、姿勢及步姿的鍛煉;指導正確位置轉移及助行器具使用技巧,增加患者活動能力,減低跌倒的機會。
- 職業治療:分析患者起居生活及實際家居環境所遇到的障礙,使用輔助器材及改善家居佈置,減低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 心理輔導:患者容易有抑鬱的情況,所以家人的支持和安慰很重要。此外,照顧者亦可能因過度的壓力而感到沮喪。如有需要,應向專業人士尋求輔導。
延伸閱讀:預防柏金遜症要護腦 推介10種護腦食物護腦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