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謬誤|30多歲癌末女因恐懼拒治療逝 醫生感慨:內心的恐懼才可怕

2022-11-17 00:00

醫生表示,癌症不可怕,內心的恐懼才可怕。
醫生表示,癌症不可怕,內心的恐懼才可怕。

作為一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與病人攜手抗癌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有時候癌症並不可怕,我們內心的恐懼和對癌症的不了解才可怕。有些癌症患者,明明症狀並不嚴重,但卻因為對癌症消極的認知而放棄治療;但有些患者即使已經進入惡性階段,依然堅持,最終從鬼門關逃出來。

不願接受標靶藥治療 

曾有一位30多歲、育有1歲幼兒的病人,確診肺癌時已屆第四期,所幸是該種肺癌屬EGFR基因突變型,有相應的標靶藥物治療,藥費每月1萬多,對於這個來自中產家庭的病人來說,藥物的醫療開支尚可負擔。令人惋惜的是病人斷言拒絕接受藥物治療,雖然答應定時覆診,但每次覆診都只會追問癌指數的變化。

眼見病人的癌指數不斷上升,病情每况愈下,即使醫生花盡唇舌規勸仍無動於中。連番追問之下,病人終坦言一直服食中藥,縱使病情持續惡化的事實擺在眼前,仍無法說服病人轉用或加上標靶藥物治療。最終病人於一年多後病逝,實在相當可惜。中藥自古流傳至今固然有其效用,但若病人願意聆聽醫生意見,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甚至適當地佈置中西合璧的癌症治療方案,結局或許會截然不同。

怕副作用寧選未經科學驗證療法

又有另一個30多歲的直腸癌患者,原本或可以透過電、化療,以及手術切除治療,但病人還未接受首次電療已決定放棄,經護士聯絡病人,查探原因之後,才發現病人正接受坊間流傳、但未經科學驗證的自然療法。

同類個案,多年來屢見不鮮。細想之下,與癌症負面觀感根深蒂固不無關係。過往癌症形同絕症,每當聽見癌症治療,定必聞癌變色。即使如今藥物推陳出新,嘔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已有方法應對,但始終未能改變大衆的負面觀感,令不少病人選擇一些宣稱同樣有效,但沒甚麼副作用的治療方案。

病人可按需要選擇治療目標

接受治療與否,各人有不同的考量。藥物費用、副作用、治療期間和之後的生活質素、治療的目標到底是根治還是紓緩,都是不少病人和家屬的考慮因素。有比較年長的病人寧願把財富留給下一代,亦有病人希望知道自己尚餘多少壽命,只盼望走到生命的盡頭可以減少受癌魔折磨。

勿執著於延長的壽命中位數

由於不少癌症藥物價錢昂貴,所以一些病人在應否接受藥物治療上遲疑未決,不知道應否耗費大量金錢為自己續命。對於病人心中的疑慮,醫生固然有問必答,但病人亦切忌執著於藥物為病人延長的壽命中位數,否則得知數字後感覺替生命設限,心裏只會更難受。

家屬陪診影響患者選擇治療方向

另外,家人朋友也是影響患者選擇治療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往在公立醫院與新確診病人會面的時候,即使病人的輪候數量不容許我們深入了解每位病人,但至少會在第一次見面時邀請病人的家屬一同陪診,從病人與家人的言談間評估他們對各個因素的接受程度。

病人面對癌症,猶如置身黑暗之中,對前方的未知充滿恐懼。作為醫生,只能耐心了解患者和家人的恐懼和考慮,盡力為他們解釋清楚,做好心理準備,一步步帶領病人迎接前方的挑戰。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添成

以上內容由名人+提供,標題經星島頭條編輯修改

同場加映:引發癌症的病機

《星島頭條》早前曾訪問本港註冊中醫師陳嬿珺,她表示,一般人對癌症聞風喪膽,但其實癌症並非無可醫治的絕症。在中醫角度中,癌症腫瘤都是由淤血、積滯、痰飲、熱度等在一定的環境及條件下形成,而不同部位引發癌症的病機也各有不同:

 

兩款抗癌食療

陳醫師又推介2款抗癌食療:

 同場加映:26種防癌食物

維持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癌症。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網站列出以下26種有助預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堅果類等,不妨多吃:

蘋果(圖片來源:iStock)
蘋果(圖片來源:iStock)
蘆筍(圖片來源:iStock)
蘆筍(圖片來源:iStock)
藍莓(圖片來源:iStock)
藍莓(圖片來源:iStock)
西蘭花及十字花科蔬菜(圖片來源:iStock)
西蘭花及十字花科蔬菜(圖片來源:iStock)
抱子甘藍(圖片來源:iStock)
抱子甘藍(圖片來源:iStock)
紅蘿蔔(圖片來源:iStock)
紅蘿蔔(圖片來源:iStock)
椰菜花(圖片來源:iStock)
椰菜花(圖片來源:iStock)
車厘子(圖片來源:iStock)
車厘子(圖片來源:iStock)
咖啡(圖片來源:iStock)
咖啡(圖片來源:iStock)
蔓越莓/小紅莓(圖片來源:iStock)
蔓越莓/小紅莓(圖片來源:iStock)
亞麻籽(圖片來源:iStock)
亞麻籽(圖片來源:iStock)
蒜(圖片來源:iStock)
蒜(圖片來源:iStock)
西柚(圖片來源:iStock)
西柚(圖片來源:iStock)
葡萄(圖片來源:iStock)
葡萄(圖片來源:iStock)
羽衣甘藍(圖片來源:iStock)
羽衣甘藍(圖片來源:iStock)
橙(圖片來源:iStock)
橙(圖片來源:iStock)
豆類:乾豆、豌豆和扁豆(圖片來源:iStock)
豆類:乾豆、豌豆和扁豆(圖片來源:iStock)
紅桑子(圖片來源:iStock)
紅桑子(圖片來源:iStock)
大豆(圖片來源:iStock)
大豆(圖片來源:iStock)
菠菜(圖片來源:iStock)
菠菜(圖片來源:iStock)
南瓜(圖片來源:iStock)
南瓜(圖片來源:iStock)
士多啤梨(圖片來源:iStock)
士多啤梨(圖片來源:iStock)
茶(圖片來源:iStock)
茶(圖片來源:iStock)
番茄(圖片來源:iStock)
番茄(圖片來源:iStock)
核桃(圖片來源:iStock)
核桃(圖片來源:iStock)
全穀類食物(圖片來源:iStock)
全穀類食物(圖片來源:iStock)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