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鞋開學|避開最易揀錯鞋陷阱 利用智能科技 守護學童足部健康

2022-08-20 00:00

今年暑假因防疫關係,來得比以往遲,準備開學的時間較短促,既要買新書,又要買校服、書包,而當中最首要是為小朋友選購新鞋,以符合足部發育進程。要達到護足保健效果,就必須依照專家的「合履」指引,以及善用科技,例如鞋履的嶄新智能技術等輔助,提升效能。   

每個人的足弓高低、腳掌窄闊、足部肌肉的強弱都有分別,足部連接雙腳,選擇合適的鞋子才能走得穩健舒適。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陸國恒(Alex,右圖)笑言,萬丈高樓從地起,足部發育對一個人的行走非常重要,「着錯鞋」就是對足部施壓,有機會讓足部韌帶失去彈力、足弓部位的骨骼變形等,容易引發各種足患如足底筋膜炎、膝痛等問題。
經常重犯三大錯誤 
‧過度寬鬆

兒童着錯鞋最常見的情況之一是鞋子太大,有家長想買大兩個碼的返學鞋給子女,認為孩子大得快,着大一點的鞋子也很快會符合腳形,「這做法令兒童走動變得『就住就住』,鞋子無法提供適當穩定度,行走時容易摔倒。而雙腳為遷就鞋子,會用特別的方法走路,造成下肢肌肉以不正確方法,維持下肢穩定度,導致腳部疲累和出現足患。」
‧逼得太緊

家長應要注意子女足部發育情況,最好半年檢查一次,因為鞋子太小會造成足部擠壓,影響足部骨骼排列。提醒兒童試穿鞋子時應把足部自然向前擺放,家長伸手測試鞋內空間,以腳跟位約有一指的空隙為宜。如孩子運動量較大,經常跑跑跳跳,也應檢查其鞋底的磨損程度、鞋頭寬度及孩子腳掌寬度是否足夠等,以免因鞋底不平或鞋頭太窄影響足部發展。
‧扁平足誤會

許多廣告都聲稱兒童扁平足很「大件事」,必須治療及預防。Alex指,這種說法是以偏蓋全,「首先扁平足是天生的,而且正常幼兒在五歲前都屬扁平足,有扁平足不代表一定會出現足部問題,有些人從未感到任何不舒適,更毋須接受治療,故家長知悉自己子女有扁平足,也不用太擔心,只要在步行或站立時沒出現傾斜、疼痛,便無大礙。不過,有些扁平足人士會出現過度內旋(外翻),步行或站立時腳底負荷重量分配不均,容易呈現向內傾斜,也被稱為過度內旋,重心一面倒偏向腳的內緣,導致體重轉移至足部內緣而非前腳掌,造成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對足底、脛骨、腳趾、腳跟等造成損害。」

Alex指足部過度內旋者選購運動鞋時,最好選擇避震性、內側支撐較強的鞋款,有助矯正步伐失衡,讓重量分配更平均,為足弓提供足夠支撐。「建議兒童從小訓練足底小肌肉,例如赤腳行草地,穩定足核心,訓練肌肉收縮控制足弓,讓步伐更為穩定。」
容易忽略鞋後跟杯
‧着重柔軟具彈性,可適度彎曲。
‧鞋墊不宜太硬或太軟。
‧鞋頭寬度要配合腳掌寬度,鞋頭不宜比腳掌寬度窄。
‧鞋後跟杯硬度是很容易忽略的要項,其硬 度必須足夠,才能穩定後跟骨,買鞋時可按鞋子後跟杯的兩側,如後跟杯不易被按凹,表示硬度足夠。
善用科技 提高效能  
‧納米技術

現時新一代的鞋履可通過創新的納米技術,大大優化鞋子的功能及配套,包括:
1. 高效的抗水性、抗油性、抗污性。
2. 具備良好的抗菌性,能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  

以保衞生、防臭及除臭。
3. 保持皮質或纖維原有的透氣性,增強舒適度。
4.  配合使用不含毒性、不易燃、不具腐蝕的環保納
   米抗污液,可令鞋子更耐穿,保持簇新。
‧特效材質

部分品牌使用的專利材料,可達到吸汗防臭、防菌功效外,更可按腳牀來設計,為足弓提供上佳支撐效能,而利用高密度的泡棉,更可提供緩減震動功效。

‧智能記憶

嶄新設計的高效能鞋墊,可以具有智能記憶,穿上後會可即時自動配合腳形,提供全方位足弓承托,吸收地面衝擊力,幫助減輕足部壓力及減低關節勞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