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 疫市而上 南區藝術新動力|藝術有價

2022-03-31 00:00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香港畫廊發展史的文章,原來第一家非古董的畫廊早在1963年成立,到了最近二十年才大放異彩,成為近年香港藝術市場的主要動力之一,但是過去三年,香港畫廊業務受到疫情影響及租金昂貴等問題,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文:蘇媛

圖:由德薩畫廊、布朗畫廊提供

布朗畫廊現正舉辦的《帝國的幽靈》展覽。
布朗畫廊現正舉辦的《帝國的幽靈》展覽。

踏入2010年,香港畫廊發展進入第一波全盛時期,外國頂級畫廊看中香港藝術市場潛力,紛紛進駐,加上本地資金,幾年間大大小小畫廊湧現,中環成為主要據點,接着也衍生了其他藝術區,非常熱鬧。但過去三年,因應疫情影響及中環租金昂貴,情況開始改變,最明顯是在疫情初期,一些扎根中環多年的畫廊也另謀據點,像發展已具規模的南區黃竹坑便成為熱門之選,德薩畫廊和布朗畫廊就是其中兩家。雖然離開了核心地點,但黃竹坑不僅租金比中環便宜許多,地方寬敞也讓策展有更大自由和想像空間,對畫廊的發展不無好處。

隨着南區發展日漸成熟,近年各家畫廊聯合舉辦活動,吸引更多人前往。「南區周末」就是該區畫廊和香港畫廊協會合辦的項目,因為疫情影響,3月底開始的活動改為虛擬導賞,有十多家畫廊參與。德薩畫廊推出內地藝術家林菁菁新展覽《別處》(即日至5月7日),展出一系列全新的混合媒介作品。林菁菁出生於上海,199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獲得本科學位後前往中央美術學院進修,並於2020年獲得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碩士學位,目前活躍於北京和紐約兩地。她在作品探討現代社會中自我身分和文化的衝突,希望參觀者對許多日常的概念重新提出疑問,例如何謂自我/他者?文化、政治、歷史及經濟對我們有甚麼影響?作品涵蓋了行為、裝置、繪畫、混合材料及影像等多種媒介。

林菁菁的作品《雲煙深處》,帶有外星元素。
林菁菁的作品《雲煙深處》,帶有外星元素。

《別處》作品裏不時出現外星元素融入模糊卻熟悉的土地與城市景觀中,通過畫廊空間中的大型窗戶,向觀眾展示了另一個維度。作品探究二十一世紀的生存模式,通過不明飛行物與太空艙的形象,將外星敘事融入畫作,描述關於科技滲透生活方方面面的怪誕遊戲,在動盪時期更引人注目。創作者呈現的世界既詩意又怪誕,像今天的世界,現實與非現實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這也是當前全球範圍內動盪的社會、政治和科技衝擊的戲劇性寫照。作品出現的孤獨人物或背對觀眾,或面孔被遮擋,造型充滿未來感,作品構圖以粗黑綫分隔,營造了觀眾通過窗戶觀看的錯覺。

帝國與壓逼

《別處》探討新世紀的生活模式,而布朗畫廊的《帝國的幽靈》(即日至5月14日)展覽,回顧帝國主義歷史,通過僑民藝術家的作品,反思黑色大西洋和亞洲帝國主義貿易路綫之間的交集、重疊和失調。展出的藝術家包括多位非洲和亞洲的藝術家,其中有中國近代大師趙無極。

展覽的核心理念,在於探討散居於世界各地的非洲和亞洲藝術家,如何在當下的時代參與關於奴隸制、移民、殖民主義、主權、貿易和帝國主義的對話。通過彰顯這些社群所表現出的解放、反抗及堅韌不拔的自覺行為——儘管他們的歷史環境不盡相同,展覽卻為深入理解相關的集體歷史提供了討論的平台,並聚焦當代僑民藝術家在今天如何以不同方式參與歷史。作品包括繪畫、攝影、雕塑、紡織品和各種混合媒介,展覽在香港展出後將會移師倫敦,兩個城市的呼應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

《帝國的幽靈》展覽點題作品——Adam de Boer的《 Fool's Cap Map of the World no. 2》。
《帝國的幽靈》展覽點題作品——Adam de Boer的《 Fool's Cap Map of the World no. 2》。


加納裔的策展人Larry Ossei-Mensah表示一直希望策劃一個探討殖民地歷史的展覽:「我們不僅要闡述黑人經歷的細節,亦要關注隨着時間的推移,包括亞洲人在內的其他社群是如何被壓逼。我認為在香港開始這場對話非常有趣——剖析香港如何形成,以及香港現在正發生甚麼。在倫敦,我們還將展出來自諾丁山狂歡節的作品,狂歡節本身是一種源於反抗的行為,最終卻成為一種儀式和慶祝。」

看到牙買加出生的藝術家Paul Anthony Smith一張捕捉人群在倫敦街頭狂歡的攝影作品,心中一動,期待大家很快迎來沒有口罩的束縛,在街上自由歡躍的一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