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業 – 趙無極的密碼|此中真意

2022-03-31 00:00

趙無極的作品《The Temple of Han》注入了狂草派的風格,感情奔放外溢。  
趙無極的作品《The Temple of Han》注入了狂草派的風格,感情奔放外溢。  

位於荷李活道的VILLEPIN,在港式唐樓內打造幽雅的中式庭園,展出趙無極早年留歐和晚年回國的作品,以三維的空間聯承抽象畫風,營造出奇特的策展魅力,讓觀眾從作品中的基因密碼,感受東方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趙無極在1948年移居法國,追尋他夢寐以求的西方現代美術,經過三十六天海上航程抵埗巴黎,登岸之後,他置一切於不顧,箭步奔向博物館,尋找Henri Matisse及Paul Cezanne等大師的畫作,一解長年相思之苦。他內心逐美的渴求,比戀愛還要熾熱。

然而,當他創作的時候,千萬里以外的中國文化,對他卻有強大的牽引力,使其筆下的鐵畫銀鈎在紙上留下傳統的印記。在幾幅火車遊歐的水彩畫中,觀眾可以幻想趙無極望着車窗外的景致,被飛快後退的山林、雪嶺及異地建築所吸引,他抓緊瞬間的印象,筆觸是書法的勾勒,色彩是水墨的化染,還有一望而知的文人山水、涼亭及鄉村等元素,構圖之中也隱約可見源自甲骨文的馬、鹿、飛禽等古字符。

生於書香世家,祖上為趙孟頫(宋太祖第十一世孫)的趙無極,自小就觀摩祖上的文人畫,受靈山秀水的影響,其後轉化於其作品之中。在《The Temple of Han》,底部的黃土與樹木幾乎就是臨摹趙孟頫的筆觸與布局,只是趙無極更加狂放,注入了狂草派的風格,感情奔放外溢。

趙無極於1962年接受法國雜誌《Preuves》訪問時說:「巴黎無疑對我的藝術磨練影響深遠,但我亦逐漸重新認識中國。矛盾的是,全靠巴黎我才會回歸最深刻的本源。」1972年首次回到中國,重新與中國山水聯繫起來,亦因此改變了日後的油畫創作,使之充滿流動性及更自由的動態。

2006年,趙無極應貝聿銘的邀請到蘇州,參加其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開幕典禮,趙無極到桂林遊玩,興之所至,畫了三十多張山水畫,一抹淡墨成山影,數筆濺墨成婆娑樹林,建基於傳統的山水畫,簡約的構圖,空靈的留白,保留了傳統的樸拙,但我感受到趙無極泉噴而出的情感,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VILLEPIN聯合創始人潘雅德說:「這些作品顯示,從某種意義上說,趙無極從未真正離開中國,且中國也從未真正離開過他,而是永遠存續在其生活、思想與藝術中。」在潘雅德和團隊的策展下,布置了清朝獸飾大門、佛山板石、羅漢松、竹林、茶室⋯⋯帶我隨着趙無極的畫,回歸。

文:劉國業

圖:VILLEPIN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