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高才望子女插班名校 邓飞:需按能力厘定 否则再多「Band1」都唔够

2024-10-24 16:04

「下一代教育」是新来港人才关注重点,不少人才希望子女能插班至本港名校,并在港落地生根。立法会大会今日(24日)讨论新来港人才支援,多位议员提及子女教育,选委界邓飞指「来港人才是学霸、学霸的子女未必是学霸」,呼吁宣传本港教育多元化优势,而非所有人都「迫入Band1」;选委界陈月明指本地学生担忧大学学额竞争更激烈,希望政府留意负面声音。

「下一代教育」是新来港人才关注重点,不少人才希望子女能插班至本港名校,并在港落地生根。
「下一代教育」是新来港人才关注重点,不少人才希望子女能插班至本港名校,并在港落地生根。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指,人才办今年举办5场招聘会,超过500位雇主、23万人才参与。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指,人才办今年举办5场招聘会,超过500位雇主、23万人才参与。
「下一代教育」是新来港人才关注重点,不少人才希望子女能插班至本港名校,并在港落地生根。
「下一代教育」是新来港人才关注重点,不少人才希望子女能插班至本港名校,并在港落地生根。
立法会大会今日(24日)讨论新来港人才支援,多位议员提及子女教育。
立法会大会今日(24日)讨论新来港人才支援,多位议员提及子女教育。
立法会大会今日(24日)讨论新来港人才支援,多位议员提及子女教育。
立法会大会今日(24日)讨论新来港人才支援,多位议员提及子女教育。

陈振英倡制定短期住宿计划供人才入住

选委界陈月明指处,留意到网上有人组成「本地学生大学学额关注组」,担心黑中介利用漏洞「搵生意」、协助新来港家庭子女参与DSE考试,增加相关教育资源竞争,她认为,为了政策声誉及公众利益,政府有必要跟进负面声音,希望研究能否相关资源有否增加空间。

金融界陈振英表示,人才办举办人才招聘会,他提议以行业为单位,例如为从事金融业的人才举办高端岗位的招聘会,提高岗位与人才的匹配度。他又提议,为人才进行资产、收入评估,并参考青年宿舍思路制定专项的短期住宿计划,由私人市场提供,让合资格人才在来港初期入住。

法律界林新强关注,以往不乏教师灌输「港独」思想引发族内歧视,近期空姐、乘客的族内歧视言论「影衰」香港,但就族内歧视立法的《种族歧视条例》修例至今还未提交立法会,他呼吁律政司加快速度,如人手不足可外聘律师协助,强调唯有尽快立法,才能使来港人才安心在港发展。

邓飞建议向本地及来港人才家长宣传香港教育多元化,及平衡应试与多元发展等教育优势。
邓飞建议向本地及来港人才家长宣传香港教育多元化,及平衡应试与多元发展等教育优势。

邓飞:应向高才家长宣传 并非所有人都「迫入Band1」

身兼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的选委界立法会议员尚海龙提出「跟进新来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议员议案,促请政府在纳税、教育、求职等不同方面协助新来港家庭。两个修正案由选委界议员吴杰庄及严刚提出,涉及支持创新科技人才创业就业、培植新来港人才爱港情怀等。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指,人才办今年举办5场招聘会,超过500位雇主、23万人才参与,亦举办约30次招聘人才活动,让有意来港人才了解香港机会,而明年的目标是举办不少于12个招聘会。至于来港人才子女就业,人才办亦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提供相关资讯,亦转介他们的查询给教育界跟进,并举办相关研讨会。

教联副会长、选委界邓飞表示,「来港的人才是学霸、学霸的子女未必是学霸」,其子女入学需根据能力厘定;又建议向本地及来港人才家长宣传香港教育多元化,及平衡应试与多元发展等教育优势,而非让所有人都盯住Band1的几十间学校,形容「否则再扩张都没有用」。

管浩鸣呼吁府摒弃「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尽快检讨挽留人才方面成效不彰的原因。
管浩鸣呼吁府摒弃「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尽快检讨挽留人才方面成效不彰的原因。

管浩鸣:仅一成人才愿居港7年 指欠缺扎根香港意欲

选委界管浩鸣表示,经「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工作的内地人士只有约12%选择居港7年、取得身份证,反映出内地人才同样欠缺扎根香港的意欲,呼吁府摒弃「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尽快检讨挽留人才方面成效不彰的原因,包括为外来人才制订相应的住屋制度,扩大人才公寓的服务范围。

选委界谭岳衡表示,如果大家都挤进好学校,会形成资源竞争,政府应加强「香港教育普遍优质」的宣传,或吸引外地名校在港设立分校,并长远提升普通学校的教育质素;他又建议人才政策采取「宽进续严」原则,避免签证续期被滥用,真正招揽到适合香港的人才。

劳工界林振升表示,政府需避免有心之人炒作内地高才与香港专才的矛盾,又指有人才来港后被迫放弃专业、屈就进行普通工作,政府需小心这种「高才低用」情况,避免来港人才与输入外劳工作重叠。

叶刘淑仪 : 政府不应如同保姆一般提供全方位服务

行会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帮助来港人才应该有限度,以往很多人才「游水来港」都能成功,相信人才能自己在港扎根,政府不应如同保姆一般全方位服务,否则本地学生亦会反问「点解唔帮我搵工、搵地方住」。

谢伟俊表示,港府未能有效协助、挽留作出多年贡献的本港人才,甚至有意回避该问题,直指香港社会「猛推人走、又猛吸收所谓高才」,还要在应该「开源节流」时花费额外资源,认为对香港市民不公平。他又指,小红书上不乏「攻略」教人如何利用漏洞,将香港当成前往国外的垫脚石,形容对香港并无益处。他认为来港人才不应像电影《国产凌凌漆》中的「太阳能电筒」,需要香港用有限的资源去照他才能发光,而应该「一高就高到姚明的级别」、「毋须帮助就好shining(闪耀)」。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指,去年香港人口出现增长,主要来自于来港人才,形容他们是「高收入、高学历、高要求」的「三高」人士,来港看中的是机遇而非福利、优惠,亦非要香港社会「做保姆」,形容「他们自己都有钱请保姆」。孙又指谢伟俊「电筒」的比喻很好,但强调来港人才并非「要用光照他们」,而是需要有人教他们如何「揿掣」,其后自然就会发光,因此政府要做的是提供更多便利及协助。他强调,现时有38万申请、24万获批、16万来港人才,但人才办职员仅有38位职员,足以证明人才办并非在「当保姆」,其主要工作是搭建平台、编制网络,协助高才对接所需的民间资源。

孙玉菡又指,「高才通」的两次续签非常严格,一是找到与学历匹配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贡献香港经济,才能真正成为香港人。他表示,政府会尽力完成政府订立的「5万人续签」KPI,唯强调目标并非留下每一位来港人才,而是让能在香港发光发亮、做出贡献的人才留下;又指香港在这方面应对标纽约、伦敦,能给到人才的是机会和机遇,通过香港制度优势吸引人才,又因为大量人才汇聚进一步巩固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尚海龙提出「跟进新来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的议员议案,经选委界议员吴杰庄及严刚修正后获得通过。

记者 常彧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