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周记】重建管治工程陆续开展

2021-02-08 07:1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农历新年前,教育局通过了通识科改革框架,特首林郑月娥亦在立法会宣布了五个立法方向。看来,香港社会逐渐恢复秩序之后,特区政府开始着手重新推动过去应做却未做的政策,以巩固特区的管治基础。

上星期,教育局及相关委员会宣布通识科的改革,课程内容设四大主题,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及「中华文化与现代生活」,明显加强国民身分认同及国情元素,占课时比例约三分之二,内容包括教授「总体国家安全观」、《港区国安法》、国家不同领域成就等。

课程内容调整之馀,也会考虑改变科目名称,建议包括「公民与国家科」、「国民与社会科」、「社会教育科」等。很明显,新的科目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和过去的通识科有很大不同。

精准施政 破解民生难题

以前通识科是一个规范很少的科目,经常被揭发有很多有争议性的教材。修订了的通识科比较近似国民教育,兼且政府在作出通识科改革前已有一套很清晰的蓝本,不像以前那样抛出一个方案,然后提出谘询,最后被人修改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失去了方案原来的初心,甚至无疾而终。

除了通识科改革,特首林郑月娥在上周四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开场发言时,提出五个立法方向建议,当中有涉及政治的,而主要是有关民生的,包括区议员在内的公职人员的宣誓安排、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特别注册制度、改善旧楼宇消防安全、引入劏房租金管制、加强保障私隐及打击网络「起底」行为。

这些措施部分其实已经开始进行和研究,最近则加快进行,例如劏房的租管,特首林郑月娥特在很早的时候,已关注劏房问题,并于去年四月中成立了任期年半的「劏房租务管制研究小组」,研究探讨劏房租务管制的可行性和可行方案。该小组成立后举办了两场公众论坛,小组主席梁永祥表示,期望在今年年中向政府作出建议。闻说小组最近接到「急召」,要迅速完成相关工作。就在小组提交报告之前,林郑月娥上周在立法会上表示,会修订《水务设施规例》的部分条文,尽早保障租客免被业主滥收水费,并指示有关工作小组争取在下月底提交报告给政府,运输及房屋局长计画在本立法年度,提交条例草案。可见政府从过往的议而不决,变成比较积极的态度去推动一些民生政策。

在特首提出多项立法方向之前,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已在多个场合提到,未来特区政府要加快在民生方面的各项工作,上周他在中联办的网上春节酒会上就主动提到,香港要拿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逐步破解就业、收入、土地、房屋、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政界认为,香港社会秩序从超过一年的黑暴后逐步稳定下来之后,特区政府便马不停蹄地把滞后了的工作,重新提上议程,加快进行,也是中央对特区政府施政的期望。

特区政府近期的处理态度和方法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同。特区政府以前提出政策或措施,每遇到社会反弹或在反对派发动批评下,就会临阵脚软,变得一事无成。近期的施政手段却有明显不同,做事比较果断和强硬。最明显的表现在抗疫工作上。例如强制检测,过往,当发现某大厦有确诊个案,衞生署只会到现场派发样本樽,而且是自愿性质,疫厦居民有没有做检测,基本上阔佬懒理,人人可以自出自入,对是否达致强制检测效果也不闻不问。

现时,政府的做法转趋强硬,封锁爆疫地区,强制区内居民要做检测,遇有居民躲在住宅内不肯做检测,甚至声称政府人员会破门而入。

同样地,政府推出「安心出行」程式,政府连下载目标也没有,甚至有官员说「一个人下载都有用」,被公众讥笑为「推出当做好」,效果有多好,可想而知。最近,政府似乎对「安心出行」程式的使用,提出强制所有出入政府总部的人要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政界看在眼里,觉得这种迟做好过无做的安排,最终逃不过被闹的结果,与其如此,当初又何必畏首畏尾呢?

要做的工作不要怕被骂

见微知著,以抗疫工作为例,如果政府在推出措施时,能够以现在的态度强力执行,市民收到信息,现时可能已见成效。但由于政府出于惯有的作风问题,见到有人对政策或措施提出批评,甚至只是一些空泛的名词,如「自由」、「私隐」等等,政府为怕捱骂,就变得手软脚软,拖泥带水,大笔公帑花了,却做不到应有的效果,香港的疫情迟迟未能改善。

从政府最近的工作方式,显示已从过往怕别怕被人骂,甚么事情都不敢做的态度,已有所调整,但至于速度有多快,政界认为还有待观察。作为一个政府,如果事事只看民望,只考虑会不会被骂,结局是你行左,想你行右的人会骂;你行右吗?想你行左的人会骂;你行中间,结果是左右的人都会骂,最后就是无论是怎样行,总有不满的人会开骂。所以,特区政府要考虑的,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些对经济、民生有益的事情。在中央的眼中,相信也期望特区能够做出新风格,在政治、经济、民生各方面重建管治秩序的工程能好好逐一铺垫开展。

特约作者:陈约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