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2024-07-15 14:00

我们熟知的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题西林壁》,其中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意义深远,流传至今。这一人生哲理,原来是诗人和朋友的一次郊游所感悟的。

《题西林壁》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题西林壁:题,书写。西林,庐山北麓的西林寺。题西林壁:题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 不识:不认识。
  3. 缘:因为。

诗词赏析

说这人生,怎么就那么千差万别呢?同样的都是人,精力、体魄也差不了太多,可是这一生一世走了过来,所经历的和最终的结果,那就相差得太多了。想来想去,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确实有着差别,还有就是这思想,也就是认知与辨别能力,每人都不尽相同的缘故了。

诗人和友人游历江西庐山的时候,大概就受到启发,因而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佳的诗来。

他说,不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观察庐山,庐山的形状都不一样。当你站在庐山前面,此时庐山呈现出由东到西的形状时,那么庐山是横向的, 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假如站在庐山侧面来看的话,那么庐山是重峦叠嶂,交互掩映的,给人的印象就是座座山峰前后交错。当你站得高一点儿,或低一点儿,远些,或近些的时候,庐山的面目看起来都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面目会有所不同呢?到底怎么描绘庐山,才是最客观、最正确的呢?

诗人明白了,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才不能够看到它到底是甚么样的形状。只有走出庐山,站到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那时能观察到它的整体,方可对它的面目有客观的描述。

即是说,我们想要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人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就需要站在客观立场上,去观察了解,那样的话,判断分析出来的结果才可能比较符合实际,比较正确。

诗人在江西庐山游历的时候啊,观看到大自然,联想到人生哲理,真的有许多的感慨啊!

诗词小知识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庐山有十二个景区,九十多座山峰,山峰间有还有数之不尽的山谷、瀑布、溪涧,常有云雾弥漫,以「雄」「奇」「险」「秀」闻名,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自东晋以来,有四千多篇文学作品以庐山为题,尤以苏轼这首《题西林壁》最为著名。

庐山地图:

庐山图辑:

11月25日拍摄的云雾缭绕的江西庐山芦林湖。(新华社)
11月25日拍摄的云雾缭绕的江西庐山芦林湖。(新华社)
11月25日拍摄的庐山汉阳峰云海奇观。 (新华社)
11月25日拍摄的庐山汉阳峰云海奇观。 (新华社)
11月25日,游客在云雾缭绕的江西庐山如琴湖畔欣赏美景。(新华社)
11月25日,游客在云雾缭绕的江西庐山如琴湖畔欣赏美景。(新华社)

改编节录自《诗词之美带你读》第2册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鸿文馆文化工作室;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Trip.com 庐山

相关文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