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备战中史科|中史正史发展和假想分析:假如建文帝没有削藩

2024-03-07 14:00

假如建文帝没有削藩……

明大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朱家的统治,将自己的25名儿子分封为藩王,镇守各地,这些藩王都拥有军队,从几千人至万人不等。朱元璋原本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早逝,因此改立朱标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但引得一众藩王不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逝世,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建文帝),建文帝深感一众叔父掌握军权,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决定立即削藩。
有人认为,藩王们都是建文帝的叔叔,若不是因削藩被逼迫得太过分,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都不会造反,建文帝也不会因此而失去皇位。

正史发展:削藩

1年削5藩王

建文帝在继位后,随即与大臣齐泰、黄子澄商讨削藩计划。原本是打算直接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但黄子澄认为朱棣镇守边疆有大功,会引起其他人不满,于是确定先削有问题的藩王。1年内,5名藩王都因行为过失而被贬为庶民,其中齐王、湘王、代王更是在 1个月内被废。

靖难之变开始

建文帝的削藩过于激烈,加剧朝廷与馀下藩王的不满。为提防朱棣,建文帝加强对朱棣封地北平(今北京)的监控。朱棣见几位藩王或贬或死,已有反意,但准备并不充分,于是先装病,让建文帝放回自己的3个儿子回北平,然后又装疯卖傻,但却被发现,因此在建文元年起兵造反,表示要「清君侧、靖国难」。

靖难之役示意图(维基百科图片)
靖难之役示意图(维基百科图片)

朱栋获胜,建文失踪

燕王朱棣造反,迅速攻破通州、居庸关等地,扫清北平周围,而建文帝亦派兵讨伐朱棣。双方的战争持续了3年,建文三年(1401年)年尾,朱棣派兵直攻京城金陵,最终在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金陵,建文帝下落不明,其后燕王朱棣称帝,为明成祖,这件事史称「靖难之变」。

建文三年夹河之战形势(维基百科图片)
建文三年夹河之战形势(维基百科图片)

假想分析:不削藩

朱元璋的长子、二子和三子都先他过世,因此按顺序会由四子燕王朱棣继位,而当时的朱棣驻守北平,屡次击败外族人侵,受到朝野称赞,威望极高。但是,朱元璋竟然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令朱棣感到不满和不服气。所以即使朱允炆没有削藩,朱棣也有可能造反。
但是朱棣虽有反意,但是未必会立刻造反。朝廷调走北平原属朱棣管辖的军队,朱棣想避开朝廷的针对,但却被发现装疯卖傻,朝廷还派兵包围燕王府。情况紧急下,朱棣只能带领800人迅速占领北平,可见未做好造反的准备。如果建文帝当时没有削藩,朱棣就算造反也不会如此迅速。
其实,建文帝之所以最后失败并不只因削藩一事。朱元璋去世后,藩王们想祭拜父亲,却被勒令不得返京,此举直接得罪所有藩王。建文帝想削藩以巩固皇权其实是正确的,汉武帝、明成祖等都有加强对藩王的打压,当时有大臣提议用类似西汉「推恩令」的方法削藩,这样较为温和,藩王就算反抗也不会有太多人支持,但建文帝却采取了最激烈的方法,直接废掉王位,藩王或死或被囚禁,引发藩王们的强烈反弹。
原本朝廷是计划先削实力最强的朱棣,趁没有反应前拿下他,但建文帝却听信了黄子澄的话,先削其他藩王后再处理有功的朱棣,直接令朱棣感觉到有危机,开始为保护自己做准备。他的3名儿子原本作为人质在京城,后朱棣装病,建文帝就将他3名儿子放回北平,直接「帮助」朱棣造反解决了后顾之忧。
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决策错误,为建文帝的失败埋下伏笔,而不全是因为他的削藩。

明成祖朱棣(在位:1402年-1424年)(维基百科图片)
明成祖朱棣(在位:1402年-1424年)(维基百科图片)

人物介绍

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死后,因受朱元璋喜爱而立为皇太孙,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后世称为明惠帝或建文帝。朱允炆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为人宅心仁厚,他继位后推出多项「仁政」,包括减轻赋税、废除部分酷刑、广开言路等,同时推行削藩,意在降低藩王实力。

文:杨璨珉

相关文章: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