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 校园环境营造与教育创新|墙角寒梅

2024-02-28 11:42

李建文 - 校园环境营造与教育创新|墙角寒梅
李建文 - 校园环境营造与教育创新|墙角寒梅

早前,伍少梅中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合作,成为「体验式学习活动领导文学硕士学位」课程单元「创造启发性经验:环境、空间与设计」之范本校园。20名教大学生到校进行实地考察,探讨为何要营造「美」的校园,并思考空间改造如何促进有利学生福祉的发展。

教大学生分组思考如何利用和重新设计iLab创新实验室与「希耆」乐龄科技应用学习中心这两个具特色的教学场所。第一组教大学生提案,iLab可以成为VR室和社际竞技房,供学生进行电竞、机械人等比赛,而房间的灯光颜色根据胜出的社而改变,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及对学校的归属感。笔者很欣赏他们的创意,iLab充满未来科技感,为学生提供AI、数据科学和编程等科技训练,但其用途不止于此,能根据学校和老师的想像及实践而拥有各种可能性,如同充满变化的未来一样,变成各式各样的学习空间。

第二组教大学生分享,「希耆」的模拟家居环境令人感受到家的温度与亲切感,故建议可在此举办谢师宴和家长教育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长者生活相关工作实践,为日后生涯发展奠下基础。笔者十分开心他们能感受到「希耆」的设计用意,这是学生和长者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地方。「希耆」供学生学习先进的STEAM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改善长者的生活进行发明。此外,iLab和「希耆」均设置了舞台,以制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踏上舞台,表达自我、展现才华。

伍少梅中学推行的未来教育,由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和心件(Soulware)互相承载和配合。学校的教学场所背后蕴含明确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硬件呈现出来,促进教学实践。软件是教师团队为不同的学习空间,设计贴合未来发展的课程和学习经历。心件则是学校打造充满关爱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环境营造与「三件」承载息息相关,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伍少梅中学的环境设计概念、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的心意。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为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逾20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2月28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李建文 - 英法STEAM考察团|墙角寒梅

李建文 - 校园危机处理工作坊|墙角寒梅

李建文 - 家校合作感恩相聚|墙角寒梅

李建文 - 职员同乐 促进身心灵健康|墙角寒梅

李建文 - 考试的意义|墙角寒梅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