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妍老师 - 中秋拾趣|学友智库

2023-09-12 17:39

古人过中秋有十大雅事:沐月、焚香、燃灯、酌酒、念友、闻桂、设宴、品茗、赏味、猜谜。时至今日,中秋仍然是个大人小孩都能玩得不亦乐乎的节日。遗憾的是,笔者小时候家人并不重视中秋节,也没有过节的仪式。长大后我成为一名幼师,每逢中秋,都会努力为幼稚园里的小朋友们创设各种节日活动,念儿歌、听故事、做月饼、吃水果、玩灯笼……希望用心造就的节日仪式感,让他们长大后对中秋节有更多美好温馨的回忆,也算是弥补自己儿时的遗憾吧!

我喜欢和4、5个小朋友们围坐在一张枱,一边做着月饼,一边哼唱着中秋节的儿歌。烤箱里飘出的香甜味道,伴随着小朋友稚嫩的歌声,深深地植入我的记忆中。我喜欢看小朋友画心目中的嫦娥姐姐,美丽的头饰、漂亮的衣着、优雅的线条,再配上灵动的云纹,圆圆的满月,挂在课室中,仙气飘飘。

我喜欢给他们讲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完故事,会摆出9个太阳,让小朋友扮成后羿瞄准太阳,张弓射箭。之后再穿上古装,变身成嫦娥下凡来到小朋友身边。这时,小朋友们往往目不转睛地望着「嫦娥姐姐」,有的小朋友真以为嫦娥来到了身边,有的则一眼认出是老师,捂着嘴偷笑。小朋友和嫦娥姐姐的话题也充满童趣。有问嫦娥住在哪里?问嫦娥喜欢吃甚么?还会问嫦娥的兔子去哪里了?果然,当老师借道具和服装更换身份时,能更好地引导小朋友入戏,让他们能更容易地沉浸在这美妙的故事中。

说起嫦娥奔月,我曾经把这个故事讲给学校的外籍教师,她听得津津有味,赞叹太精彩了!她说,她的国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没有这些远古的神话故事。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司空见惯的古老传说、神话,并不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能拥有。这也许就是我们年复一年地给孩子们用心讲这些故事、做这些活动的意义吧!电邮:[email protected]


青妍老师
本栏由学友社学友智库专家及嘉宾轮流撰文,交流学与教经验;本文作者为在职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满怀热忱。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12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梁丽婵 - 寻觅中华龙(3)|学友智库

吴文轩 - 国情教育由生活休闲体验开始|学友智库

彭乐谦 - 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学友智库

梁丽婵 - 寻觅中华龙(2)|学友智库

梁国成 - 正向思维.齐起动|学友智库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