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红 - 种瓜得瓜能应用在学习上吗?|芽芽学英语

2023-08-28 18:20

常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金石良言未必能够应用在育儿和学习上,因为每个孩子在「本质上」的「种子」都不一样,不是个个是瓜是豆,本身没有瓜的种子也没有豆的种子,怎可能长出瓜、长出豆呢?

孩子的天赋一早已经定好了,我们作为父母要花的时间和精神,应该先放在「观察」上:我们要先「发现」,后「发掘」,再「发展」,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加以「发挥」。做父母好不容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没有附带「说明书」,我们也别妄想学校和老师可以帮助我们一把,把孩子教好,这不可能是事实。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我们怎可能要求他们聚焦每个学生?要老师「观察」、「发现」孩子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可是父母不一样,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必定有所发现,发现孩子的「种子」,然后我们便要开始「掘」了!

「掘种子」又是另一项挑战,因为我们会遇到「信心」的问题;我们好可能因「掘极都未掘到」而感到气馁和心灰意冷,此时我们好可能开始怀疑自己的观察力,质疑自己的发现;孩子也会因应年龄和环境的转变而作出变化,「掘种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Sam & Dave Dig a Hole》(作者:Mac Barnett,绘者:Jon Klassen,2014年出版),这本书给我们父母和孩子一个好好的提醒:你愿意掘多一点点,就是那一点点,真的是一点点,你便会掘到巨大的「钻石」了。然而,那「一点点」是怎样来的,它可能是信念,可能是信心,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命运,后两者我们没有可能掌控,可是前两者我们是有办法一点一滴累积和建立的。

我们必须先有「种子是独一无二」的信念,我们也必须相信「观察」的重要和「发现」的可贵,当我们信念坚定时,「掘种子」的信心亦会随之而来。种子当然需要好的土壤(资源),此时,我们可以把焦点放回我们「最叻」的找资源上。


陈东红
作者从事英语教育出版20年,任职于多家报社;现为教育顾问编辑、儿童刊物《BINGO!》出版人、专栏作者及到校讲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8月28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陈东红 - 创意与资源︱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目的和手段|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跨学科学英语|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讲得愈少愈清楚|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孩子介意纸质?|芽芽学英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