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转用送审课本 避免校本教材「有风险」

2023-07-14 11:32

为了方便施教,同时减轻家长购买教科书的负担,以往个别中学会设计校本教材,或要求出版社设计「校本版」课本,两者毋须送审,但随着当局加强把关,要求学校确保内容持平准确,并要求「校本版」课本须加注「没有经过教育局评审」的告示,有不愿具名的中学校长坦言,近年不少学校转用已送审课本,避免校本教材衍生「校本风险」,但学生购书成本因此增加。


令学生购书成本增加

校本教材主要分为两类,包括教师自行编制的教材,及出版社为学校剪裁的「校本版」教科书,以往被视为减轻家长购书负担的妙法。有不愿具名的中学校长指,教育局近年更重视校本教材的内容把关,即使毋须送审,亦要求学校须确保内容符合课程宗旨、客观持平、切合时宜,资料及数据适切准确,「倘被发现内容有问题,教师与学校管理层便要负责」。

当局去年起要求出版社为学校编制的「校本版」课本,封面须加上「书中的内容、学习重点、组织编排等,均没有经过教育局评审」字句的告示;9月新学年起「校本版」课本,亦不能使用与「适用书目表」教科书有相同或相似的封面和封底,如两者书名相同,「校本版」课本须注明校名及「校本教材」字眼。

该校长指,使用「校本版」课本容易惹人误会,以为学校使用未经当局批准的课本,故一般教科书内容即使不会全部教授,学校亦倾向转用经送审教科书,「压力与风险都少得多」,家长与学生的购书成本增加,便恐难避免。

本报教育组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