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中华优秀文化校园计划大汇演7.16举行 弘扬传统美德

2023-07-14 12:21

中国的文化艺术对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艺术修养及民族身份认同方面极具重要意义,但碍于现时中小学缺乏相关的课程内容及老师,因此善德基金会推行「善德学堂中华优秀文化校园计划」,共为18间小学及1间特殊学校教授中国舞蹈、戏剧、中国武术、朗诵/语言艺术,让学生领略不同的中华传统美德,至今参与学生超过3800人,逾1万人次参与,网上浏览量超过40万。善德基金会将在本月16日举行「善德学堂-中华优秀文化校园计划大汇演」,展示参与同学的成果。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将表演「代父从军」剧目。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将表演「代父从军」剧目。

 

「中华优秀文化校园计划」是善德基金会进行时间最长的青少年中华文化艺术教育公益项目,过去三年为超过3800名香港学生提供中华文化艺术的教育,并在活动中融入不同的中华传统美德,2021年及2022年分别以「感恩尊重」和「仁爱关怀」为主题,今年主题「共融大同」,以忠孝节义的花木兰作为主题的代表人物。

计划共有四个课程项目,分别是中国舞蹈、中国武术、戏剧和朗诵/语言艺术,学校可在这四个课程项目中拣选两项,并由专业导师到校教授,每间学校约有50名学生参加。

善德基金会常务副主席汤修齐表示:「善德学堂-中华优秀文化校园计划选择这四个课程项目,能突显中华文化艺术。例如具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舞,历经各朝文化的淬炼,学生透过学习中国舞的韵及美,以及花木兰的事迹,以舞步表达出故事中人物的勇敢、不畏艰辛的强烈情感,突显中国人坚毅不屈的精神。而作为

中国国粹的武术项目,学生透过学习不同传统拳术,以及不同武术套路,如敬礼、套拳等,令初接触武术的学生感受其魅力,亦明白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不同地方有不同派别,展现每一家武术的特色,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汇演将于本月16日举办,当日会有16间小学及1间特殊学校参与,学生透过武术、舞蹈、戏剧及朗诵4大项目中学习中华文化的价值。

 

参与计划的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校长梁俊杰称,学校选择朗诵《长恨歌》,戏剧则以「代父从军」作为练习的剧目,于三年级至五年级挑选学生参加,今年一月开始练习。梁俊杰说:「学生从花木兰这个剧目,了解当时人民的生存条件、生活中的选择、家人的关爱,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决心。」他又表示学校一直注重中华文化,留意到学生在参与计划前后,增加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在中华文化和身份认同上有正面的认识和转变。

参与「代父从军」剧目的五年级学生谢英杰、关因彤、林彤阳和谢卓韵,均表示很高兴参与今个剧目,负责饰演花木兰的谢卓韵笑称,训练过程中令她最苦恼是「背剧本」,「剧本很多字,沉闷没趣;反而透过花木兰这角色,特意看了很多相关历史书,了解人物性格特质,故事背后意思,愈看愈有趣。」在「代父从军」中扮演花木兰父亲的谢英杰表示,学习戏剧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力,「除了学习到说话时要咬字清晰,亦可以透过眼神来做戏。」她希望,日后参与更多戏剧活动,传扬中华文化。

善德基金会亦于今年推出「善德茶文化传承计划」,让学生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茶学学习到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价值观,作爲善德学堂的延续。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戏剧组同学合照,他们均表示很期待大汇演的演出。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戏剧组同学合照,他们均表示很期待大汇演的演出。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