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轉用送審課本 避免校本教材「有風險」

2023-07-14 11:32

為了方便施教,同時減輕家長購買教科書的負擔,以往個別中學會設計校本教材,或要求出版社設計「校本版」課本,兩者毋須送審,但隨着當局加強把關,要求學校確保內容持平準確,並要求「校本版」課本須加註「沒有經過教育局評審」的告示,有不願具名的中學校長坦言,近年不少學校轉用已送審課本,避免校本教材衍生「校本風險」,但學生購書成本因此增加。


令學生購書成本增加

校本教材主要分為兩類,包括教師自行編製的教材,及出版社為學校剪裁的「校本版」教科書,以往被視為減輕家長購書負擔的妙法。有不願具名的中學校長指,教育局近年更重視校本教材的內容把關,即使毋須送審,亦要求學校須確保內容符合課程宗旨、客觀持平、切合時宜,資料及數據適切準確,「倘被發現內容有問題,教師與學校管理層便要負責」。

當局去年起要求出版社為學校編製的「校本版」課本,封面須加上「書中的內容、學習重點、組織編排等,均沒有經過教育局評審」字句的告示;9月新學年起「校本版」課本,亦不能使用與「適用書目表」教科書有相同或相似的封面和封底,如兩者書名相同,「校本版」課本須註明校名及「校本教材」字眼。

該校長指,使用「校本版」課本容易惹人誤會,以為學校使用未經當局批准的課本,故一般教科書內容即使不會全部教授,學校亦傾向轉用經送審教科書,「壓力與風險都少得多」,家長與學生的購書成本增加,便恐難避免。

本報教育組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