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权 - 共鸣感|教育现场

2023-03-14 12:30

对全体香港人,特别是处于反叛期的年轻一代来说,要从对港事国事毫不在意,只身抽离,与我何干的心态,转移到要对港事国事,事事关心,舍我其谁的活出行动,进入爱民族爱国家以及爱香港层次里头,当中有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一个又一个的中途加油站。

在这些国民教育加油站内,添的是甚么?才能将国民心系家国的情怀,能有温度,能与民族与国家的前路,同负一轭,休戚与共,同一目标,奋发向前?国家各级领导人,近年来,异口同声,统一了一些口径,并以此激励各部门的惠民政策措施,那就是老百姓必须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口惠又要实际。民众向心国家的动能,才会连年不断增添。于是,房屋、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社会照顾,每年投放的资源必不可少,且投放不能错位,否则,人心与资源,两者皆有所失。

从教育角度看,对少年十五二十时的年轻人来说,房屋、医疗等民生大事,衣食住都在家,暂且无忧,幸福感、获得感及安全感距离较远。笔者认为爱民族爱国家的中途加油站,当中能多注入国史教育的元素,以不焦躁、不懒惰、不回避问题的「三不」原则,由幼稚园到大学,按年级不同,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再与民间团体合作,将学校与社会力量结合,更有效向年轻一代讲好香港故事、国家故事。一国之民当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基本认识,由此出发,感知万里河山无数有血肉有灵魂的先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赞叹5000多年文化灿烂承传的精采故事,口耳相传,彼此互动,历史共鸣感油然而生,当会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产生难以言喻的、超越物质供求的「同情谅解」及「温情与敬意」。

对热情、激情却仍未受功利束缚的年轻一代来说,因着由历史认知的共鸣感而来的家国情怀,日月星不移,薪火相传在教育,构成中华民族与文化再复兴的最大动能。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3月14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何汉权 - 和平两字金不换|教育现场

何汉权 - 孙中山港大演讲100周年纪念|教育现场

何汉权 - 科学科技以外|教育现场

教育现场|人道主义

教育现场|内地港人子弟全面返港上学了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