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贤 - 博物寻踪悟人事|青史札记
2023-03-03 16:08
笔者近日到爱尔兰游览,参观了EPIC爱尔兰移民博物馆(下文简称「移民博物馆」),除了对爱尔兰人及其过去多了一番了解外,对博物馆也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首先,移民博物馆选址位于利菲河边,有200多年历史的爱尔兰前海关仓库,展览区本身已有浓厚的历史感,也贴合过去不少爱尔兰人沿河出海移民的足迹。展览分为20个主题,从移民的理由开始(逼害、经济、追寻理想),再到爱尔兰移民在世界各地各领域的足迹及文化。
展览主要通过各种多媒体工具去呈现主题。除了能丰富视听感观效果外,也有效将展览主题娓娓道来。如将真实移民案例制作成人物投影,由案例主角/演员亲自讲述自己的经历。在爱尔兰舞蹈区中,游客可按教学尝试跳踢踏舞。文字描述看起来没甚么,但身处其中的话,自然会发现其中奥妙。
好的展览另一效果就是能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展品或者一个人物的故事,就能让游览者对整个时代或文化有更深更立体的了解。如一封封爱尔兰移民和家人之间的家书,反映的便是爱尔兰大饥荒等背景下,爱尔兰的生活状况。展览内提到香港的盖尔式运动(Gaelic Games)协会曾两度举办亚洲盖尔运动会,也侧面反映爱尔兰移民的广泛程度,以及他们如何保持自身文化。顺带一提,历任港督之中,也有不少是爱尔兰人,如砵甸乍、坚尼地等。
随着科技进步,各地博物馆逐渐流行多媒体展览。科技运用得当能更好呈现历史氛围,也能提起更多人的兴趣。笔者还依稀记得,自己初见《清明上河图》投影时的震撼。当然我们要谨记展览的主角是故事而不是科技,科技要能贴合展览的主题,才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周正贤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成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3月3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