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场|文化与教育

2022-09-13 12:14

国家「十四五」规划将香港定位为大湾区的八大中心,这为香港设定清楚,作为大湾区九市两特区的中坚分子,应如何走发展之路,方向与目标在哪里,可发挥的空间及贡献在哪里。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八大中心之一。近百年以来的香港历史,错综复杂,因缘际会,东江水流,狮子山下,维港两岸,香港长期处于不东不西、亦东亦西的文化互碰之下,早已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国际城市。国际城市的性格,反映在政治层面上,九七前有英人殖民的一百五十多年管治,英语虽然独大,但中文仍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九七后,就有「一国两制」的生活保障。语言语文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因此,说香港早已是大湾区,乃至全中国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受到国际人士普遍认同的,也是香港已积存的优势。

但城市发展,也必须因着大局的变化,于政策上、于教育上要有所调整。守美好旧章,同时翻阅并开启新篇,两条腿走路,将矛盾统一起来,通过正规或不正规的教育,培育新一代,自幼开始,循环往复,薪火相传,努力不懈,这是「文化走入先进行列」的全局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落成并已营运,国家予以大力支持,无疑是让香港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注入鲜活的氧分,但如何保温,乃至让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合力用心唱好这文化动感之都,并以此为荣,实在是莫大的挑战,也是香港的机遇。

文化与教育相倚傍、相促进,南部金融,北部科创,联系的纽带就是文化,一个「中」字,就要问一个严峻问题,今天中学文凭试选考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的,剩下多少?一个「外」字,追寻选考英国文学、世界历史的,还有几人?而「艺术」两字,又可联想,考生选考生涩繁杂的视觉艺术科,是如何影只形单。

说到底,文化教育的普及,由此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要的是懂得欣赏的族群,并非一窝蜂打卡即散、无根的一代。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9月13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教育现场|防疫开门论

教育现场|悼念陈庄勤律师

教育现场|重要的国民教育时刻

教育现场|岁月留声 薪传有力

教育现场|学界当前三大难题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