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寒梅|培育人心

2022-09-14 12:06

笔者日前在商台节目《人民大道中》分享学校引入科技产品、建设未来校园的理念和心得。两年以来疫情持续笼罩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踏入新学年,学校凭着丰富的防疫经验,做好预防性工作,为学生提供安全衞生的学习环境。课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本校购入了香港人参与研发的科技产品「纳米滤膜」,置于冷气机的过滤网前方,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以及净化空气。学生除了享受舒适的温度外,也能在洁净空气的环境中学习,多了一层保障。笔者认为,学校采用本地科技产品有正面的示范作用,凸显香港人在STEM发展方面的优势,有利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本校亦有实行环保科技,早于三年前于天台设置了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力,再卖给电力公司,电费收益供校方用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又打造了生态蝴蝶园区,通过种植不同植物,让学生亲身接触自然生态和认识生物多样性,园区采用太阳能或智能装置,包括地灯、灭蚊灯和灌溉系统等。

本校最新落成的「希耆」(GernoTech Park),为学生和长者学习的乐龄科技中心,寓意是通过科技为长者带来希望及长者将经验和贡献传授给下一代。采用模拟家居的设计,设有5G物联网系统。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和应用科技,鼓励学生为改善长者的生活进行创意发明。

当主持人问及笔者以打造未来学校为目标的契机,笔者忆述四年前来到伍少梅中学担任校长,一直思考要打造怎样的学校,见到大部分学生来自基层家庭,缺乏学习资源,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切合他们的需要。因此,笔者决定推行「未来教育」,为这些学生建立一所未来学校,打破资源匮乏的限制,培育他们掌握未来知识和技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笔者推行未来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信念:希望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社会的人,运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人谋求福祉、贡献社会,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行动。笔者认为,比起成绩高低,学生的内在质素才是最重要的。

科技是未来教育的主轴,学校以科研实践,培育人心;以人心,创变未来,学生就是未来变化的创造者。电邮:[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为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逾廿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9月14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墙角寒梅|31,536,000

墙角寒梅|迎接新学年

墙角寒梅|我们的青春日志

墙角寒梅|学界Tram+NFT设计比赛

墙角寒梅|中电新世代.新动力奖励计画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