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价值观教育的3个建议

2021-12-10 11:42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二○○二年,教育局建议学校应以「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分认同」和「承担精神」作推动德育及公民教育的首要培育学生五种价值观和态度。二○○八年,局方作出更新,加上「诚信」和「关爱」两项,令首要培育价值观增至七项;再于去年和今年,分别新增「守法」和「同理心」两项及「勤劳」一项,令首要培育价值观的数目由原初的五项增至十项。

从数量上,首要培育价值观较二十年前多了一倍,然而随着课程优化,成效又是否能倍增呢?重点还是在如何落地实践。「中央课程,校本调适」是局方现时提倡的发展方向,前者依靠校长、副校长和统筹老师花时间阅读和消化这近九十页的新课程文件,以了解当中的内容;后者则要靠认真审视校情,方能对焦、聚焦。如何做呢?可参考以下三个方向——校、生、师:

第一,现行校本课程(校)。学校可先行检视现时课程是否已含有以上十种价值观的元素呢?如有,有多少?是否足够?是否均衡?是否全面地覆盖到课堂内外活动与全校氛围的营造中呢?

第二,学生成长需要(生)。有些学校的学生普遍能力较高,坚毅、勤劳做到十足,但同理心较逊;有些学校的学生较具关爱精神和同理心,但坚毅、勤劳则较不足。以上两类学校在推动价值观教育时的侧重点或会有所不同。

第三,教师团队的准备(师)。在现时学校的架构下,专责推动价值观教育(较常称为德育及公民教育组)通常只有数名老师,其他老师在这方面的理解未必足够,而且部分老师仍然有重学科轻德育工作的心态。因此,如何通过不同的专业发展活动,以强化教师团队在推动价值观教育上的能力和心态,至为重要。

经过校情检视、了解学生需要和评估教师是否已有充分的准备后,学校方能作出具针对性的规划和预备,以更有效地进行建立学生正面价值观的工作。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2月10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原文标题为〈价值观教育从量增到质优〉。


延伸阅读:

谈经论学|人生两难如何解

谈经论学|发挥教学创意 突破各种限制

谈经论学|终止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

谈经论学|睡得够 记得多 学得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