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言絮语|让青少年学懂令自己笑

2021-11-11 10:41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心情不佳的时候,强逼自己「依起棚牙」(咧一下嘴),心情会有所改善?笔者对此没有深入研究,但猜想这是肌肉与大脑的「反向」互动结果,脸部肌肉的活动倒过来向大脑传递了愉快的讯号。

其实心理谘询师正是这样建议把负面思想改变为正向思维的。首先,当脑袋里出现负面的想法或场景时,要能够有所察觉并告诉自己:「不能这样想,这是错误的,快停下来。」其次,给自己进行积极正向的暗示,在遭遇困难或挫折时,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可以的,应当相信自己,我至少应该努力地尝试一下。」当你习惯了这样思想时,内心就会经常充满力量。

据教育局去年公布的数字,过去五年每年学生自杀身亡的人数上升了两成一,至二十三宗,而被医管局划分为紧急个案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新症数目,同期更急升七成六,至三百五十五宗。情况令人担心。

学者谢永龄在有关青少年自杀的专著中指出,任何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工作,都必须涉及增强个人解决疑难及克服困扰的能力。而青少年自杀受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三种相互因素影响,思想可以影响情绪和行为,反过来情绪可以改变思想和行为。他举例说,有辅导员问,假如听到有人在课室外大声喧哗,试想是外面有人打架时,学生会回答感到恐惧,但当问学生试想是有球队在庆祝胜利时,他们会回答感到开心。

谢说,有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在认知上的特徵是:薄弱的解决疑难能力、无助和无望感、认为自己的生命受他人或命运所支配(持外控点)、僵固的认知、危险的完美主义、不正确的应付心理问题方法及低落的自尊心。他认为要用认知行为治疗法,改变其负面、扭曲的思想。

回看香港自二○一二年以来,特别是在二○一九年,以上的认知特徵大量存在于社会媒体和网络文章中,使不少青少年以至家长内心潜藏了这些负面和扭曲的思想。解决青少年自杀问题,釜底抽薪之道就是从思想、情绪和行为入手,让正能量的阳光洒遍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电邮:[email protected]

陈卓禧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1月11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