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寒梅|实践未来教育的蓝图(二)

2021-11-10 10:18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教育工作者深知传统教育已不足以应付未来社会的各种问题,因此兼负着未雨绸缪的使命,纷纷投身探索、研究和引入创新教育的行列,以培育我们的青少年掌握未来必备的能力。跨科学习是近年流行的创新教育模式之一,亦是另一种发展知识的可能性。不少学校积极推动跨科学习,教导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创新的方式解决不同难题。

早前,本校中文科联同生物科举办了中二级的跨科学习活动,让学生游走于校园,到访学校最新建立的「生态环保园」,观察自然环境和了解生物多样性,并学习步移法、定点描写等写作技巧,撰写描写文。香港的中文教育着重于训练学生语文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较少启发和培养学生对中文的兴趣,不少学生认为中文科内容沉闷,缺乏学习动机。

是次跨科学习活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中文科和生物科连结,将语文与自然科学融合,打破单一学科的框架。除了呼应自然文学,也带入生态领域的观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走出课室实境学习,以五感去感受校园环境,对写作有更深的体会。实境学习让学生亲身接触环境事物,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刺激思考,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探究现实世界和解决问题,不但扩阔学生的视野和见闻,亦有助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学习理解和尊重人、事、物,关心社会。

跨科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学习经历,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导学生应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触类旁通,藉此加强他们整合知识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跨科学习不止是学生受益,老师在设计跨科课程时,要让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紧扣,并构思贴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主题,过程中有自我增值的效果,有助开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和老师与时并进,引入和推动创新教育,为教育界带来新景象,也为未来教育的蓝图作出贡献。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为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逾廿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1月10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墙角寒梅|实践未来教育的蓝图(一)

墙角寒梅|培育未来人才的三个「I」(三)

墙角寒梅|培育未来人才的三个「I」(二)

墙角寒梅|培育未来人才的三个「I」(一)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