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学|终止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

2021-10-15 11:1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大家曾有因阅读一本好书而感到获益良多的经验吗?如有,当过一段短时间后被问及书中内容时,你又有试过不知何故的哑口无言吗?如果你曾有以上的体验,毋须感到惊讶,因为这其实并不罕见。学习类畅销书《最高学以致用法》作者桦泽紫苑也曾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加以印证。他向三十个曾读过同一本书的人提出一个在书中一而再、再而三陈述的中心内容;结果发现,能够完整回答出来的只有三个人,仅占一成;其馀大多数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更说不出个所以然。

为何会出现上述的奇怪现象呢?明明读过、学过,为何之后却像完全遗忘了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桦泽紫苑所提出的学习输入(input)和学习输出(output)理论来解释。这里所指的学习输入,可解作读(如阅读书籍)和听(如上课听老师讲解);而学习输出,则可解作为写(如写阅读后感)、讲(讲解给别人听)和行动(练习书中所学)。

桦泽认为很多人在学习时,只重输入(如订立一个要在一年内读完十本书的目标),却忽略了输出的重要性(如何运用书中所学)。然而,要高效学习,输出比输入更重要。只重输入,即使成功,也可能只停留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真棒!我今年读了十本书了或学了多少东西!」但是过后,他们又可能进入我刚才提到的空洞和遗忘状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你刚才讲的我都明白,就是要重输出(重说、重写、重行动),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输入和输出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呢?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他们曾找来一百名儿童,让他们背下社交名人录里的人物资料,其中安排给每一组记忆(输入)和练习(输出)时间各有不同。最后,花百分之三十时间记忆和百分之七十时间练习的组别学习成效最好。及后,他们再找来不同年龄组别的人反覆实验,比例亦相若。因此,他们最终得出输入和输出三比七的黄金比例。

以上三比七的比例,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呢?大家不妨试试,看看效果是否真的那么好。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15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