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浅谈艺术治疗与教育

2021-09-09 11:46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近年,精神健康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艺术治疗(Art Therapy)亦随之而兴起,不论是为人熟悉的禅绕画,还是以绘画、手工艺或雕塑为媒介的创作,皆成为心理治疗的另一种可能性。其实,艺术治疗是一种结合艺术、辅导、谘商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最终目的并不在于作品所用到的技巧和完成度,而是人们如何以创作去表达自己,或藉着艺术去疏导和宣泄情绪。

香港有部分学校与艺术治疗师合作,在课堂外提供艺术治疗的服务,但增设艺术治疗师对学校而言是一笔额外的开支,要在香港普及有一定难度。笔者任教的学校亦曾举办短期的表达艺术治疗工作坊,让SEN学生尝试在作品内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喜与悲,在创作里得到喘息的空间。艺术源于生活,作品的构图、綫条和用色等,或多或少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所以每一份作品都是创作者的视觉心像(visual images)。工作坊以软性的手法去了解学生的烦恼,再藉着交谈去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令到学生更加愿意去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

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关心学生的精神健康呢?

最近在编写来年的课程时,笔者亦尝试在正规的课程加入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课堂。虽然这并非艺术治疗,毕竟在课堂上就着作品内容与学生逐一对谈是不可能的,但目的同样是希望能够将艺术转化为一面镜子,让学生去窥探自己内心的情绪,并藉由作品表达出来。例如在初中的课程中可加入自画像的单元,学生除了可以学习到绘画人像的技巧外,教师亦可引导及鼓励学生尝试以颜色去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中去审视自身的心理状况。若发现学生有异样时,教师可在课后空馀的时间去关心和了解其面对的烦恼,有需要时亦可考虑将个案转介给专业辅导人员跟进。

艺术的力量从来都是不可言喻的,所以艺术教育并不能只侧重于技巧,而是要同时作为通向学生内心的桥梁。至于如何在两者中达到平衡,是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反思和考量的。电邮:[email protected]

黄思琪
作者为慕光英文书院视艺科科主任、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9月9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