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总应检讨机制 广开线道避免埋没天才

2024-07-11 00:00

前港队游泳代表方力申旗下泳会一名9岁学生成绩优异,却因泳会级别不够高而无法参加分龄锦标赛。方力申为此愤愤不平,与泳总隔空骂战,掀起公众对泳会制度不公的关注,在多方介入斡旋后,泳总终于松口,令事态出现转机。事件反映泳会三级制出现僵化情况,泳总以至其他体育组织应引以为鉴,趁今次契机检讨现行制度,确保天才运动员不会被制度枷锁所埋没。
大泳会垄断资源小泳会难出头

泳总辖下有三种属会,分为正式属会、观察属会和竞赛属会,竞赛属会在泳总内没有投票权和租用康文署泳线的权利。方力申与拍档合办的小泳会属于竞赛属会,即使明知不能分享泳总的资源,仍致力推动游泳运动,旗下9岁学生有游泳天分,又符合锦标赛参赛标准,但在报名后才获告知竞赛属会的泳手无资格参与本地锦标赛,令方力申大感震惊,连日来炮轰泳总不公。

然而泳总解释是按章办事,否认有打压小泳会,强调2012年为推广游泳而增设大量竞赛属会,由于资源有限,明文规定竞赛属会不能参加锦标赛,因若开放所有竞赛属会参与比赛,将影响另外两级属会的计分制。双方连日骂战不休,文体旅局官员和港协暨奥委会前天表态对事件关注,强调运动员选拔制度要公平后,泳总初步同意对成绩优异泳手作特别处理安排,容许以个人身份参赛,稍后与相关持份者开会磋商细节。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泳总设立制度,为举办的赛事订立不同资格规则,方便管理,分配资源给最有潜质的泳手进行培训,是无可厚非。然而,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资源在体育活动,大方向虽然是让体育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但衡量政策成效始终是以各项运动成绩为准则,而不是以泳手所属的泳会类别作准则。泳总剥夺竞赛属会参赛资格,又将资源全面倾斜给另外两级属会,令大型泳会有垄断泳线资源,大搞小圈子之嫌。小泳会即使发掘到有游泳天分的学生,可是因训练设施不足而可能埋没了其潜能,逼使这些想在竞技场上发挥才华的优秀泳手要考虑转会,最终扼杀了小泳会生存空间。

泳总看似订立制度,有规有矩,但在遴选泳手程序被指不公并非首次。例如2018年,在100米蛙泳成绩排第一的泳手郭家辉未能入选港队参加第18届亚运会,理由是他不符资格,最终取代其出战的泳手,是泳总委员吴旭光的儿子吴欣键。审计署在2020年审计报告中也指出,泳总在2018年亚运会选拔港队代表有不公,有两名运动员不符合遴选准则但获选,要求港协暨奥委会日后需把选拔运动员参加国际运动会的理据妥为记录在案,并探讨设立上诉机制,以提升透明度和问责性。

社会早有声音要求改革泳会制度,今次泳总拒让9岁男童参加锦标赛,再次让人惊觉泳会小圈子固化藩篱日趋严重,是时候改革僵化制度。在舆论压力和政府介入下,泳总不得不软化立场,并听取市民的诉求,提出增设个人身份参赛的崭新渠道,为有游泳天分而成绩出众的年轻泳手提供平台,让其有机会发挥才华而被选中,从而激发其积极投入训练,在日后国际赛事中争取佳绩,为港争光。
优化遴选机制有效分配资源

泳总应以今次事件作为契机,检视现行制度还出了甚么毛病,趁机作出改革,例如将选拔选手的程序提高透明度,并优化三级属会的升级和降级制度,改善竞赛属会资源申请机制,即使做不到雨露均沾,也尽量令资源更有效分配。

本港体育组织管理向来为人诟病,今次泳总风波可谓对所有体育组织敲响警号,应认真检讨是否须增设个人报名机制,并优化运动员遴选机制,让年轻运动员有更好机会发挥潜能,也令运动能普及化。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