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轻轨需扩规模 增营运诱因通东九脉络

2024-03-14 00:00

经过十多年规划的启德发展区,尽管体育园和跑道区的住宅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因受制于交通配套不足,仍是市区中的孤岛。港府去年为此宣布重启一度搁置的单轨铁路项目,改称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下称轻轨),日前终订出轻轨初步路线。迟来的轻轨系统有助改善启德的交通,但规划却不够全面和前瞻,当局应根据启德未来的发展和人流,适当地延长走线和规模,才有望打破孤岛困局。
交通布局须切合未来人流大增

土木工程拓展署日前向九龙城区议会提交文件,披露启德轻轨系统的最新进展,将以高架模式运行,连接启德邮轮码头和港铁启德站,合共5个站,全长3.5公里,车程约10分钟。当局今年稍后时间邀请有兴趣的系统供应商和营运商提交意向书,从而敲定基建的具体要求和设计,以便2026年进行招标。

从文件的规划布局来看,轻轨系统仅5个站,跟在2007年提出的单轨铁路有12个站、连接观塘和九龙湾的线路相比大为缩水,而且局限于启德区,只能视为连接港铁站的接驳交通工具,主要服务启德居民。这可能与政府财赤严重有关,加上未来重点放在北部都会区,在在需财,若启德轻轨系统延伸至人烟稠密的观塘和东九龙,将大大增加建造和营运成本,逼使当局缩短路线。

对启德居民来说,轻轨一旦落成启用,为居民出行提供一定便利,但始终只能在启德港铁站转车。假如启德跑道区有高架桥连接系统至观塘,居民在出行时便多了一个选择,可纾缓启德的交通运输压力。

现时轻轨系统路线,未必切合和应付启德发展的需要。首先,疫后邮轮访港的航次陆续恢复,不少邮轮公司仍选择香港作为母港,而港府亦致力发展邮轮旅游,意味启德邮轮码头的旅客数目将会不断增加。现时轻轨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在启德居住和工作的市民,能否纾缓邮轮泊岸后短期涌现的旅客对交通需求,则有待时间验证。

此外,可容纳5万人的启德体育园将于明年启用,届时将是举办大型体育盛事、演唱会的最佳表演场地,汇聚大量市民和旅客,因此轻轨的设计须做到四通八达,可短时间内疏导大量人流到多个港铁站或地方。若按现时的规划文件来看,轻轨只是将体育园的人流疏导到启德港铁站,恐怕该站有不胜负荷的风险。
考虑分期发展增入标竞投意欲

启德集体运输系统以轻轨模式发展,跟港铁营运的重铁不同,铁路以组装合成技术兴建,列车使用储电设备,毋须兴建架空电缆设施,建造成本比重铁低。即使成本较低,始终涉及庞大金额投资,如建造和安装桩柱,但全线只有5个站,相信营运商会计算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次乘搭,何时才能回本等问题。假如评估后是投入大,回报小,便会影响营运商入标竞投意欲。

因此,政府在规划启德轻轨系统时,不应只着眼于启德区,更应从整个东九龙的整体交通和经济效益大局来看,认真考虑将系统伸延至观塘的可行性。即使今次未能成事,也应考虑分期发展,纳入第二期,待日后库房财力充裕时,还有第三期或第四期伸延至东九龙其他地区,既可增加营运商入标竞投意欲,也可打破启德孤岛困局,打通整个东九龙交通脉络,并加快九龙东转型成第二核心商业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